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以各种类型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是静脉血栓形成(VTE)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又以肺血栓栓塞(PTE)最为常见。PE是VTE中最为严重的临床表现,是其引起致病、住院、致残的主要原因,肺栓塞的流行病学很难确定,它常常不引起任何症状,肺栓塞被确诊也更多出于偶然因素[2]。临床上主要通过D二聚体来筛查可疑患者,并进一步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等方法来明确诊断PE。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在本院确诊的PE患者,总共2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3.13岁,我们通过影像学CT肺动脉造影(CTPA)的CT肺动脉阻塞指数百分比(CTI%)来量化PE患者的肺动脉阻塞程度,同时收集患者确诊PE前最近的一次D二聚体数值,肌钙蛋白I数值。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D二聚体与CTI%以及肌钙蛋白I之间的相关性,并分别以2000μg/L、3000μg/L为阈值,通过Mann-WhitneyU检验来评价D二聚体(>2000μg/L/、2000μg/L、>3000μg/L/≤3000μg/L)两组组间CTI%和肌钙蛋白Ⅰ的差异。我们将肌钙蛋白I≥0.014ng/ml定义为心肌损伤阳性,通过卡方检验评价D二聚体(>2000μg/L/<2000μg/L、>3000μg/L/<3000g/L)组间心肌损伤风险,所有结果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D二聚体与CTI%存在正相关性,关系系数r=0.860,p=0.000,D二聚体与肌钙蛋白Ⅰ存在正相关性,关系系数r=0.556,p=0.002。2.D二聚体以阈值2000μg/L分组时,两组间的CT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从平均秩次看D二聚体>2000μg/L组CTI%要高于D二聚体≤2000μg/L组,而两组间肌钙蛋白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同理当D二聚体以阈值3000μg/L分组,两组间的CTI%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两组间肌钙蛋白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从平均秩次看D二聚体>3000μg/L组CTI%或者肌钙蛋白Ⅰ均要高于D二聚体≤3000μg/L组。3.不同D二聚体阈值分组组间心肌损伤差异(>2000μg/L/<2000μg/L)组P=0.014,D二聚体(>30000μg/L/<3000μg/L)组P=0.02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二聚体>2000组的患者心肌损伤风险是D二聚体≤2000μg/L组患者的10.5倍。而当D二聚体以3000μg/L为阈值时,D二聚体>3000μg/L组的患者心肌损伤风险是D二聚体≤3000μg/L组患者的7.2倍,可见D二聚体(>2000μg/L/<2000μg/L)组间的患者心肌损伤风险要高。结论D二聚体与CTI%和肌钙蛋白成正相关,可以定量评估PE患者肺栓塞阻塞程度,患者心肌损伤风险以及心肌损伤程度。在确诊肺栓塞患者当中,D二聚体较高的患者肺栓塞阻塞程度也相应加重,D二聚体以2000μg/L为阈值时,D二聚体高的患者心肌损伤风险就有较明显改变,D二聚体以3000μg/L为阈值时,D二聚体高的患者心肌损伤程度有明显加重。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上D二聚体数值可以作为反映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