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观察健脾疏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一般情况、肝脏病理学形态、肝功、血脂、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健脾疏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提供实验室依据。研究方法将40只SPF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初步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疏肝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除模型组10只外,其余每组6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造模。空白组喂养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连续8周。待确认造模成功后,喂养高脂饲料的大鼠重新随机分组。所有组均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空白组按1ml/100g鼠重灌服去离子水,健脾疏肝方各剂量组及易善复组分别给予健脾疏肝方颗粒剂及易善复混悬液灌胃。本实验等效剂量设为健脾疏肝方中剂量组(给药量:15.05g/kg),高剂量组以中剂量组的3倍浓度给药,低剂量组以中剂量组的1/3浓度给药,易善复组给药量:137.3mg/kg(实验用药剂量是根据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表计算而得),持续干预4周,每日1次,期间自由饮水饮食,观察动物精神状态、毛发、大便及饮水摄食等行为情况,体质量每周称量1次。实验进行到12周末,给予各组大鼠灌胃后禁食24小时,称重后以10%水合氯醛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体重每100g,用水合氯醛0.3ml)。麻醉起效后,迅速采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液,将血液样品于室温放置2小时后离心(4℃,3000r/min,10min),然后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保存,做好日期标记待检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空腹血糖(FPG)、血清脂联素(ADPN)的水平并根据FINS与FPG数值计算胰岛素抵抗(HOMA-IR)水平,明确各组对肝脏酶学、血脂等指标的影响。取血后迅速摘取肝脏,观察形态并称取肝湿重,计算肝指数(肝湿重/总重量×100%);然后从肝脏右叶组织取大小约0.5cm×0.5cm×0.5cm,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标本,并标好日期,放入冰箱等待检测,后以肝组织匀浆取上清液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研究结果①一般情况及肝脏病理学形态: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色枯黄且色泽黯淡,喜团聚蜷卧,大便干稀不调且气味臭秽,NAS病理评分及肝脏指数显著升高;健脾疏肝方各剂量组及易善复组与空白组相比在大鼠毛色、饮食、行为以及排泄物等方面无明显异常,个别大鼠可见稀软便;健脾疏肝中、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较模型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健脾疏肝中、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较模型组能明显降低模型组脂肪变性和气球样变评分,健脾疏肝方各组及易善复组均能显著降低小叶内炎症。②肝脏酶学: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ALT、AST显著升高;健脾疏肝方中、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能显著降低ALT、AST水平,低剂量对肝脏酶学水平无显著影响。③血脂: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TG、TC、LDL显著升高,HDL无明显降低;健脾疏肝方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能显著降低TG水平,健脾疏肝方低、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TC水平,健脾疏肝方低、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能显著提高HDL水平;健脾疏肝方中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能显著降低LDL水平。④氧化及抗氧化:模型组较空白组肝组织SOD、CAT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健脾疏肝方低、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能显著升高SOD水平;健脾疏肝方中、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能显著升高CAT水平;健脾疏肝方各组及易善复组均能显著降低MDA水平。⑤胰岛素抵抗:模型组较正常组FINS、FPG、HOMA-IR水平显著升高,ADPN显著降低;健脾疏肝方中、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能显著降低FINS水平;健脾疏肝方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FPG水平;各干预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水平;健脾疏肝方中、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能显著提高ADPN水平。研究结论健脾疏肝方能有效改善NASH大鼠肝组织病理状态,有效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通过调节大鼠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提高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大鼠肝脏酶学水平,从而减轻大鼠肝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