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知觉、表达与调节特点,以及对情绪图片进行认知加工时的P300事件相关电位特征,并探索这些特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情绪表达性量表(EE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快乐情绪体验量表(TEP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计算机情绪调节实验,以及情绪图片信息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对36名抑郁症患者和3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量表测试结果:病例组的情绪抑制得分高于对照组(t=3.273,P=0.002);TAS总分高于对照组(t=7.569,P=0.000);TEPS总分低于对照组(t=3.242,P=0.002);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t=3.669,P=0.000);非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t=5.420,P=0.000)。病例组中述情障碍发生率为66.67%,对照组为3.23%,两组比例差异显著(χ~2=28.661,P=0.000)。TAS总分与HAMD-24得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88,P=0.019),与HAMA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79,P=0.023);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与HAMD-24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57,P=0.033);非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与HAMD-24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60,P=0.031)。计算机情绪调节实验结果:病例组中性图片观看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080,P=0.043);而负性—观看、负性—重评和负性—抑制三种实验条件下,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对病例组进行分析发现,负性图片认知重评的得分与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33,P=0.004);负性图片观看的得分与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27,P=0.026)。情绪图片信息事件相关电位实验结果:负性情绪图片实验中,病例组对新异刺激产生的P300波幅大于对照组(t=2.254,P=0.031);正性情绪图片实验中,病例组对新异刺激产生的P300潜伏期小于对照组(t=2.073,P=0.046)。对病例组进行分析发现,正性情绪图片实验中,其对目标刺激产生的P300波幅与负性图片认知重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63,P=0.010);与HAMD-24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27,P=0.001);与HAMA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46,P=0.019)。结论抑郁症患者当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他们对情绪的知觉存在困难,难以产生快乐的情绪体验,倾向于抑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并倾向于更多使用非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而较少使用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但在指导下,抑郁症患者也能够对负性情绪进行较为有效的调节。相较健康人群而言,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唤醒基线可能更低,且对情绪信息进行加工时产生的P300脑电可能存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