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aspirillum huttiense 5-28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生长促进根际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sphere bacteria,PGPR)是寄生在土壤和植物根系上的细菌,能够通过直接刺激植物生长或间接保护植物免受病原体侵染而促进植物生长。PGPR通过调节初生根的细胞分裂分化和影响侧根发育来影响拟南芥根系的生长发育。这些效应导致根系构型发生急剧的变化,从而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但不同PGPR影响植物根系生长的机理不同。Herbaspirillum huttitense 5-28(以下简称H.5-28)是本实验室在中药材附子体内分离得到的根系促生菌。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不仅能促进包括拟南芥在内的部分植物的的根系生长和提高生物量,同时还能提高拟南芥的抗病性,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植物促生菌。无论是H.5-28的基因组信息还是生理生化特征均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其他PGPR的部分特性,提示该菌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生长的机制有别于其他PGPR。为此,我们借助模式植物拟南芥,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H.5-28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机理。本研究将H.5-28接种到不同植物验证其促生作用的同时,详细分析了 H.5-28促进拟南芥根系生长的状况,并利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初步筛选了影响拟南芥生长的可能途径,并利用qRT-PCR技术和LC-MS方法分别从关键基因表达和内源IAA的代谢角度验证了该菌促进拟南芥根系生长的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H.5-28能够显著提高几种植物的生物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施用H.5-28后,玉米、黄瓜、西红柿和白菜的生物量分别是1.08倍、2.00倍、1.19倍和1.37倍,产量分别是1.10倍、2.39倍、2.07倍和1.16倍。特别是在拟南芥接种H.5-28后,与空白对照相比较,拟南芥的鲜重是8.10倍、干重是3.33倍、侧根数目是4.86倍、叶面积是1.28倍。2、H.5-28菌株处理拟南芥后,拟南芥中乙烯、茉莉酸、水杨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等植物激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前期H.5-28能显著改变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3个KEGG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推断H.5-28可能通过影响植物激素相关通路来促进拟南芥根系生长,进而促进拟南芥生长。3、利用GC-MS技术,在接种H.5-28的拟南芥中筛选出31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分别参与了拟南芥的硫代谢、苯丙氨酸等10余种氨基酸的合成、以及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多种代谢途径;接种H.5-28的拟南芥中脱落酸(ABA)、茉莉酸(JA)、赤霉素(GA3)、玉米素(ZT)、水杨酸(SA)等植物激素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均发生了极显著变化,表明H.5-28能够显著影响拟南芥内源植物激素的代谢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接种H.5-28的拟南芥植株ABA、GA3和SA的含量分别是18.76倍、3.44倍和1.37倍,ZT极显著增长,JA的含量是0.93倍。进一步分析推测,H.5-28是通过影响拟南芥内源IAA代谢来影响拟南芥根系生长,从而促进拟南芥生长。4、H.5-28处理的拟南芥后,与对照相比,生长素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TAA1、YUC1、YUC4、YUC6、YUC8 和 YUC9 的相对表达量是 7.42 倍、5.65 倍、4.27 倍、22.96倍、38.64倍和9.21倍;生长素输入相关的关键基因AUX1、LAX1、LAX2和LAX3相对表达量是2.67倍、2.89倍、1.82倍和3.29倍;与生长素输出相关的关键基因PIN1和PIN2相对表达量是3.53倍和11.22倍;与生长素信号转导相关的关键基因ARF7、ARF19和LBD18相对表达量是4.24倍、4.23倍和8.88倍。表明H.5-28能够显著提高拟南芥内源IAA的合成、运输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LC-MS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接种H.5-28后拟南芥的IAA的含量是8.39倍。这可能也是H.5-28影响拟南芥根系生长,促进拟南芥侧根生长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得到,H.5-28菌株通过影响植物内源IAA的生长素合成、转运和信号转导来调节植物生长素水平,影响植物根系发育,促进植物生长。综上所述,H.5-28定殖在拟南芥的根系,可能在转录水平上影响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进而影响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从而调控色氨酸代谢,刺激并调控拟南芥吲哚丙酮酸途径,并促进拟南芥内源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信号转导,促进拟南芥根系生长,从而促进拟南芥生长。另外H.5-28菌株能够促进黄瓜、玉米、西红柿和白菜等的生长,并促进生物量和提高产量。因此,我们推测H.5-28具有一定的广谱性促生作用,未来具有开发成生物菌肥提高植物品质及产量的巨大潜力。
其他文献
纤毛是以微管为基本结构特化形成的管状细胞器,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视网膜、鼻腔、肾小管、脊髓管、输卵管等组织器官的细胞表面,对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细胞信号转导以及维持人体生理稳态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正因为纤毛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承担多种生理功能,当纤毛结构和功能缺陷时常导致多种人类疾病,称为纤毛病(ciliopathy),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多囊肾、视网膜色素变性、纤毛不动综合征和不孕不育症等。因此,
期待性快感缺失,表现为预测或追求未来可能得到的某种奖赏刺激时所体验到的愉悦感受下降,是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核心组成部分。奖赏表征维持是诱发期待性快感体验的关键过程,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奖赏表征维持存在缺陷,然而以往少有研究关注这一过程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本研究根据情绪动机整合模型,利用奖赏表征维持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精神分裂症及其高危人群(分裂型人格特质)奖赏表征维持加工过程,以期解释期待
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从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资源制作、教学实践反馈等几个方面,对基于情境问题的中学数学教学微课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情境问题教学微课设计的方法,为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可视化情境问题教学提供借鉴。
海马是学习记忆和空间导航等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非常重要的脑区,主要由兴奋性的锥体神经元和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构成。其中,锥体神经元主要参与对事件相关信息的编码和储存;相比之下,海马中间神经元虽然在数量上远少于锥体神经元,但在调控海马复杂的神经元网络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PV阳性中间神经元是海马中间神经元中占比最多的一类神经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生化标记分类。目前,关于PV中间神经元的研究,在形态学、分子
葡萄糖是有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体内葡萄糖浓度的改变会对神经系统不同位点与不同神经元产生多种精细化调控。有研究证明,葡萄糖水平的异常会伴有焦虑症状和动机行为的改变。但具体葡萄糖浓度和异常的葡萄糖摄取方式在动机行为中的关键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葡萄糖低可用性模型和长时间摄入高浓度蔗糖饮水建立葡萄糖高可用性模型,采用基于奖赏的探索行为学和基于努力的奖赏决策行为范
昆虫强大的生殖系统使其成为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群体。传统昆虫学领域对雌性生殖系统的研究多于雄性。近年来,雄性生殖系统中的精巢作为一个产生精子并为其生长发育提供场所的器官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昆虫纲鳞翅目的模式昆虫——家蚕(Bombyx mori)为研究对象,在完成对家蚕精巢和精子发育研究的基础上,又探究昆虫脑神经肽与家蚕生殖系统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而且也为害虫防治开辟新思路
学位
睡眠与心理及认知功能息息相关,睡眠障碍会导致心理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然而由于实验范式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局限,过往研究主要关注不同睡眠分期的大脑加工机制,无法探明具体的神经活动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认知的作用,结合新的机器学习研究方法有望更细致地分析睡眠过程和大脑活动模式的关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S)
霉菌在自然界中种类多、分布广,是面包等烘焙类食品中常见的腐败微生物。鉴于化学防腐剂的潜在毒性,开发安全、高效的生物防腐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作为食品级微生物的费氏丙酸杆菌和乳酸菌具有产生有机酸等抗真菌化合物的潜力。本文首先从面包等烘焙制品中分离主要的腐败霉菌,然后通过费氏丙酸杆菌和乳酸菌的单菌株筛选、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混合菌剂组合选择、费氏丙酸杆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及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混合菌剂及
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Lotus japonicus)是一种碳水化合物丰富和饲用价值高的优质牧草,还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湿等多种功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百脉根发育和环境适应性机制对提升和发挥它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miRNAs(micro RNAs)是一类长度为20-24nt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s,通过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方式与靶基因结合后在转录后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