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穗型两系不育系M20S特征特性及应用基础评价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系杂交水稻以其程序简单、配组自由和无细胞质负效应等优势,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利用亚种间的杂种优势育成的穗大粒多、品质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是当前的一大趋势。M20S是一个大穗型两系不育系,单穗穗重在7~8 g之间,拥有较优良的穗部性状,具有早熟高产的潜力。对M20S的主要农艺性状、异交特性、不育起点温度、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稻米品质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该不育系的繁殖、杂交制种以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加快M20S及所配组合的生产应用步伐。研究结果表明:(1)M20S主茎叶片数13叶,M20S的分蘖数较少,平均10个;M20S茎杆粗壮,生物量较大,穗部性状优良;M20S苗期根系性状指标优良;M20S在广州的播始历期为72~83天,具有早熟特性以及组配早熟组合的潜力。(2)M20S的日开花动态呈现类似“M”的动态趋势,午前花率高,盛花期集中,开花历期持续时间长,柱头外露率高,有利于异交结实。(3)参考农业部部颁标准(NY/T1215-2006),初步鉴定M20S不育起点温度为24.0℃,育性受光照长度的影响很小,其不育类型为温敏型。(4)M20S所配组合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主要表现穗大、穗重、生育期较短,所配组合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5)不育系M20S在试验研究考察的11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性效应表现较好;特殊配合力效应表现理想,其中M20S/航恢1508、M20S/泰丰占、M20S/航恢1173、M20S/R1033、M20S/粤香丝苗和M20S/R2479等综合配合力效应较理想。(6)生育期、株高、谷粒长宽比、一次枝梗数、单株穗重、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加性遗传效应占主导作用;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穗长和着粒密度的非加性遗传效应占主导作用;所有的性状都受到环境和基因的共同影响。(7)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生育期>株高>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穗长>谷粒长宽比>有效穗数>着粒密度>单株穗重>结实率>千粒重;性状的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一次枝梗数>生育期>谷粒长宽比>着粒密度>穗长>单株穗重>每穗总粒数>千粒重>株高>结实率>有效穗数。(8)M20S及M20S所配组合的稻米外观品质较好,M20S的垩白粒率(9.50%)和垩白度(1.59%)表现较好,但直链淀粉含量偏高(22.71%);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了M20S所配组合平均垩白粒率(59.00%)和垩白度(20.14%)表现不好,平均直链淀粉含量(25.47%)。本研究表明:M20S不育起点温度24.0℃,对光周期不敏感,属于温敏型,株型紧凑,集散适中,分蘖能力偏弱,穗部性状优良,异交动态表现较好;M20S所配组合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M20S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性效应表现较好,特殊配合力效应表现理想;M20S稻米品质表现较好,但组合的稻米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改良。
其他文献
大量的研究表明原花青素A2(PCA2)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但是原花青素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其较低的生物利用率与显著的生物活性这一矛盾提示原花青素可能存在其他的体内生物利用途径。研究发现,原花青素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其生物活性发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采用高脂饮食诱导Apo 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利用抗生素干扰建立伪无菌小鼠,研究了肠道菌群与P
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MET)是世界销售额前十位的农药品种之一,是我国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酰胺类除草剂品种之一。它有2个手性中心,4个立体异构体。其除草活性及环境归趋都存在对映选择性,因此有必要从单一对映体的角度研究其与相应受体相互作用,从而阐释产生此差异的原因。此外,非活性对映体可能会对作物产生隐性药害,造成环境污染,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为减少具有毒副作用立体异构体的使用,有必
菜用大豆(Glycine max)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其市场需求极大。光质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的效应是发展菜用大豆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的基础。目前,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响应的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毛豆3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灯为生长光源,设置7个光质处理:红光(0B:100R%),蓝光:红光=1:9(10B:90R%),蓝光:红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rnolyticus)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常以生物膜(Biofilm)形式存在,并被证实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状态。细菌形成生物膜和进入VBNC状态与其抗性增强密切相关,目前对生物膜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常温生物膜,对低温下
药用石斛(Pharmaceutical Dendrobium)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倍性育种是药用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虽然已有关于药用石斛无性多倍体的研究,但未见利用2n配子途径创建其有性多倍体的报道。本试验以9种药用石斛、6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和2个种内杂交后代群体为材料,研究药用石斛2n雄配子的发生及其细胞学机理,以及杂交后代的杂交亲和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高频发生2n雄配子的材料创建药用
水稻粒形与稻米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定位和解析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基因对于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稻中蕴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积累了许多优良的等位基因,利用野生稻为供体构建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并应用到水稻设计育种中,能够增加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种质资源。与此同时,SSSL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遗传背景干扰,是分离和鉴定
杂交兰是国兰和大花蕙兰杂交培育的兰花新类型,既有国兰的幽香和株型优美,又有大花蕙兰的花大色艳,市场前景广阔。多倍体育种是兰花育种的主要方法,但目前有关利用2n配子途径选育多倍体杂交兰新品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株系44-58、‘小凤兰’、‘君豪兰’和‘宫粉佳人兰’等为材料,研究利用2n配子途径选育杂交兰多倍体新品种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金嘴墨兰’、‘太平洋兰’、‘小凤兰’、‘君豪兰’和‘宫
野生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有利基因,是天然存在的水稻基因库。但是,由于遗传差异较大,水稻种间普遍存在杂种不育现象,导致许多有利基因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严重阻碍了种间杂交水稻的发展,因此水稻种间杂种不育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以华粳籼74(HJX74)和以HJX74为受体、展颖野生稻(O.glumaepatula,Glu)为供体构建的SSSL(SSSL-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本研究以5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酶-重量法进行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研究了小麦11个主要农艺性状和膳食纤维含量,得到了小麦品种间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种类的膳食纤维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高膳食纤维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测量的总膳食纤维(T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