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野生稻SSSL的水稻粒形QTL鉴定和初步定位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粒形与稻米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定位和解析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基因对于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稻中蕴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积累了许多优良的等位基因,利用野生稻为供体构建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并应用到水稻设计育种中,能够增加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种质资源。与此同时,SSSL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遗传背景干扰,是分离和鉴定基因,特别是微效基因的优质材料。本研究利用前人构建的、以野生稻为供体的SSSL材料鉴定水稻粒形QTL,并对其中两个新的QTL进行初步定位。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以四种野生稻为供体的SSSL材料中,总计鉴定到20个粒长QTL、11个粒宽QTL和25个千粒重QTL,其中有24个QTL所在区间内没有已报道的控制粒形的主效基因。2、利用普通野生稻来源的单片段代换系GD50发展作图群体,对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的q GW7.1进行定位,最终将该位点定位到RM481~YJ7-10之间约311 kb的区间内,q GW7.1负向调控粒宽。3、利用南方野生稻来源的单片段代换系GD59发展作图群体,对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的q GW8.1进行定位,最终将该位点定位到RM6382~RM3153之间约2070 kb的区间内。q GW8.1负向调控粒宽,对粒长和株高也具有显著的效应。本研究丰富了对野生稻粒形遗传调控位点的认识,为新的基因位点鉴定和定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q GW7.1和q GW8.1的初步定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克隆该位点的候选基因,阐明其遗传机理,增进对水稻粒形遗传调控网络的理解。
其他文献
纤维素类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且可再生的唯一碳资源,通过热化学方法将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基本化工原料是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根据超临界有机溶剂与催化剂对纤维素液化的优点及其协同作用,本文采用超临界乙醇为有机溶剂、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为催化剂协同液化纤维素,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温度、TEMPO用量、反应时间等)下,纤维素的液化进程,并利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FT
本论文通过γ射线辐照制备纳米Ag,采用溶剂热法制备Bi2WO6-TiO2(以下简称BT)异质结,再通过沉积手段制备Ag-Bi2WO6-TiO2(以下简称ABT)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将制备的ABT光催化剂负载到淀粉薄膜基体上,构建出兼具可见光催化降解乙烯和抗菌功能的ABT/淀粉复合薄膜材料。详细研究ABT光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负载方式和用量对ABT/淀粉复合膜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乙烯性能及抗菌性能的影响;
纳米硒因其高效低毒特性已成为硒补充剂研制的热点,但其极不稳定、易聚集转变为灰黑色硒而失去活性。为提高纳米硒稳定性,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普洱茶,英红九号黄茶,福鼎大白白茶,岭头单丛乌龙茶,南昆山毛叶绿茶、红茶等不同品种、六大茶类多糖为模板,利用抗坏血酸(Vc)与亚硒酸钠(Na2Se O3)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稳定分散的纳米硒;从中选取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普洱茶
本实验室前期从西藏开菲尔发酵乳中分离出一株可以发酵牛奶产抗菌肽的菌株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X-6,其发酵产物具有抗菌谱广,稳定性好和天然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本研究采用该菌株发酵产物对鸡肉进行防腐保鲜效果的研究,通过理化指标、感官评价和微生物指标对储藏期间的肉品进行评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鸡肉储藏期间的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其储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群,并比较抗菌肽粗提物处
大量的研究表明原花青素A2(PCA2)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但是原花青素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其较低的生物利用率与显著的生物活性这一矛盾提示原花青素可能存在其他的体内生物利用途径。研究发现,原花青素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其生物活性发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采用高脂饮食诱导Apo 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利用抗生素干扰建立伪无菌小鼠,研究了肠道菌群与P
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MET)是世界销售额前十位的农药品种之一,是我国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酰胺类除草剂品种之一。它有2个手性中心,4个立体异构体。其除草活性及环境归趋都存在对映选择性,因此有必要从单一对映体的角度研究其与相应受体相互作用,从而阐释产生此差异的原因。此外,非活性对映体可能会对作物产生隐性药害,造成环境污染,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为减少具有毒副作用立体异构体的使用,有必
菜用大豆(Glycine max)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其市场需求极大。光质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的效应是发展菜用大豆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的基础。目前,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响应的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毛豆3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灯为生长光源,设置7个光质处理:红光(0B:100R%),蓝光:红光=1:9(10B:90R%),蓝光:红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rnolyticus)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常以生物膜(Biofilm)形式存在,并被证实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状态。细菌形成生物膜和进入VBNC状态与其抗性增强密切相关,目前对生物膜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常温生物膜,对低温下
药用石斛(Pharmaceutical Dendrobium)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倍性育种是药用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虽然已有关于药用石斛无性多倍体的研究,但未见利用2n配子途径创建其有性多倍体的报道。本试验以9种药用石斛、6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和2个种内杂交后代群体为材料,研究药用石斛2n雄配子的发生及其细胞学机理,以及杂交后代的杂交亲和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高频发生2n雄配子的材料创建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