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村地区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而逐步形成的。乡村文化涉及到的内容相当宽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贯穿古今,对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党和政府向来非常重视乡村的文化建设,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之后,我国乡村文化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同时,乡村文化建设也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促进乡村文明进步、推动乡村全面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乡村文化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扰。笔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农村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逐渐地开始对福建省的乡村文化有所思考。值此期间,我国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战略。结合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笔者从闽台合作小康村建设的乡村中选择霞浦县南溪镇傅竹村为代表,研究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霞浦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隶属福建省宁德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生态文化。同时,霞浦作为福建东部的临海县市,渔业资源丰富,村民大多以渔业及其它海洋资源产业为生。霞浦县傅竹村的建设同海峡东岸的台湾有许多相似之处,笔者对该村的建设规划作了近两个月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并提出对该村建设的一些对策,以期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尽微薄之力。本文包括绪论和正文。绪论阐述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论题的研究思路,确定了论题的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乡村文化的概念,乡村文化随着时代更替的变迁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进行阐述,指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霞浦县傅竹村基本情况进行概述,从历史、生态及民俗文化等方面介绍傅竹村的基本现状;第三部分从傅竹村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各项文化建设的依据,挖掘问题出现的根源所在;第四部分笔者针对乡村文化建设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结合台湾农村社区营造的经验,提出傅竹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