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Ⅱ型受体异构体表达对HL-60细胞增殖及其对ATRA、As2O3反应的差异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稳定表达TGF-β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Ⅱ,TβRⅡ)两种异构体的HL-60细胞的增殖能力,及ATRA和As2O3诱导这两类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运用电穿孔转染法及抗性筛选法获得稳定表达两种TβRⅡ的HL-60细胞,分别命名为HL-60/TβRⅡA或HL-60/TβRⅡB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鉴定TβRⅡ基因及蛋白在HL-60细胞的表达情况。2、采用集落形成实验、MTT法、台盼蓝拒染法观察HL-60/TβRⅡA或HL-60/TβRⅡB细胞的增殖能力。3、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方法,观察ATRA对HL-60/TβRⅡA或HL-60/TβRⅡB细胞分化的影响。4、采用AO/EB染色法、AnnexinV-FITC/PI双荧光标记的方法研究As2O3对HL-60/TβRⅡA或HL-60/TβRⅡB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证实TβRⅡA和TβRⅡB在HL-60细胞中稳定表达。2、集落形成实验发现HL-60/TβRⅡA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低于HL-60细胞和HL-60/TβRⅡB细胞,分别为50.58±1.46%、.62.58±3.46%和62.33±4.80%(P<0.05)。MTT法、台盼蓝拒染法发现HL-60/TβRⅡA细胞的增殖活性低于HL-60和HL-60/TβRⅡB细胞(P<0.05)。3、 ATRA作用下,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三种细胞均出现分化,HL-60/TβRⅡA细胞表面的CD11b抗原表达量显著高于HL-60细胞和HL-60/TβRⅡB细胞,呈剂量依赖性。1μM孵育HL-60、HL-60/TβRⅡA和HL-60/TβRⅡB细胞96h, CD11b表达率分别为6.97±0.87、18.20±3.04和6.83±1.14(P<0.05)。4、低浓度(4μM)As2O3孵育24h,可诱导HL-60/TβRⅡA细胞凋亡,未见HL-60和HL-60/TβRⅡB细胞凋亡;增加As2O3浓度(8-10μM)孵育24h,HL-60/TβRⅡA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HL-60和HL-60/TβRⅡB细胞,呈剂量依赖性。10μM孵育HL-60、HL-60/TβRⅡA和HL-60/TβRⅡB细胞24h,凋亡率分别是15.23±1.55、25.5±3.35和11.90±1.21(P<0.05)。结论:稳定表达TβRⅡA的HL-60细胞的增殖较表达TβRⅡB的HL-60细胞慢,其对ATRA诱导细胞分化与As2O3诱导细胞凋亡均比稳定表达TβRⅡB的HL-60细胞敏感。
其他文献
<正> 一、文化中介机构的误区 1.当前上海文化中介机构的状况是:发展不快、改变不大、作用有限。 上海目前虽然已成立了一些文化中介机构。但严格地说,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
众所周知《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然而多年来,人们过多地纠葛于作品中"狂人"是否真狂等显性层面上的问题,而忽略了鲁迅真正所要言说的"家"的隐性而核心
目的:探讨纳秒强度电脉冲(nsEP)诱导人卵巢腺癌细胞COC1和COC1/DDP(顺铂耐药株)的DNA损伤和细胞死亡的效应。方法:将人卵巢癌细胞COC1和COC1/DDP作用于场强6kV/cm,脉宽分别为8ns
<正> 1 B301Q型耐硫变换催化剂 B301Q型(即SB—3)型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是上海化工研究院在B301型催化剂的基础上开发的改进型Co—Mo系变换催
<正>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延声提出了设计"中华服"作为国服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汪国新提出了"共圆中国梦,需要中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12月临床送检的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2014年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飞机草叶对Cr(VI)的处理潜力,探讨了叶的水浸提物用量、叶的改性方法、温度、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六价铬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推测了飞机草叶对六价铬的处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路   [台湾 ]许达然  阿祖的两轮前是阿公 拖载日本仔  拖不掉侮辱 倒在血地  阿公的两轮后是阿妈 推卖熟甘薯  推不离艰苦 倒在
期刊
目的:本研究以浙江嘉善地区参加CRC筛查的人群为目标人群,回顾性分析结直肠腺瘤组和正常无腺瘤组的粪便Tu M2-PK浓度的差异,评价该试验对结直肠腺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进一步探讨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及CT扫描对预测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146例,患者均行CT及腹部彩超,检查者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