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资源是我国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与耕地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较高的耕地质量可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耕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然而我国的耕地处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使用,使得耕地质量严重退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生态安全遭受较高的破坏,土壤环境、耕地质量和生态安全已经向人类发起了警示。与此同时,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粗放的耕作方式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产生了较大的阻碍。现阶段,了解耕地的质量和空间分布情况,有利于促进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可以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也可以对我国经济起到保护作用,也对我国农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较大的提高作用。本文运用相关文献及理论方法进行研究,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土地质量的评价体系,通过采集对比和图片对比方式,基于ArcGIS10.2的技术,并且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根据质量综合指数进行研究,在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结果进行验算分析,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选取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为例,对襄州区耕地质量进行等级调查评价,并划分等级。结果如下:(1)襄州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分为九个等级,以四、五、六等级耕地为主,其中四等级耕地30055.2公顷,占比为18.21%;五等级耕地56642.1公顷,占比为34.32%;六等级耕地47730.1公顷,占比为28.92%;其他等级耕地占比较少,其中一等级耕地297.85公顷,占襄州区耕地总面积的0.18%;二等级耕地2261.99公顷,占比为1.37%;三等级耕地11052.1公顷,占比为6.70%;七等级耕地14440.7公顷,占比为8.75%;八等级耕地1771.02公顷,占比为1.07%;九等级耕地772.09公顷,占比为0.47%。由此看来,襄州区耕地质量整体上居于中等水平。(2)耕地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双沟镇、东津镇、石桥镇3个乡镇;耕地质量等级较低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伙牌镇、龙王镇、黄龙镇3个乡镇。(3)与全区域耕地相比,襄州区14个乡镇区域耕地的6项评价指标的数量略有不同,其中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全氮含量的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容重的平均值位于中等偏上水平;缓效钾含量平均值处于较好水平;(4)襄州区各乡镇之间的耕地酸碱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整体呈现偏弱性状态,而且大部分乡镇之间的耕地土壤pH平均值达到二级水平,其中伙牌镇的土壤pH平均值最大,达到5.82,龙王镇耕地的土壤pH平均值最小,达到5.54。(5)所以本文根据襄州区耕地质量的问题,提出相关保护措施和监督措施,并且采用科学化的方式进行可持续化耕作方式教导、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推进耕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四条对策建议,为襄州区耕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的生态文明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