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碳纳米材料具有促进植物生物质量增加和调节基因表达上调、进而刺激植物生长方面的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钾是主要的必需元素之一,影响喜钾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纳米碳可促进喜钾植物生长,并提高植物中钾含量,但缺乏深入的机制探讨。因此,本论文通过研究纳米碳促进BY-2细胞钾吸收机制及对细胞造成的氧化应激效应,从而为利用纳米碳刺激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增产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电解石墨法制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材料具有促进植物生物质量增加和调节基因表达上调、进而刺激植物生长方面的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钾是主要的必需元素之一,影响喜钾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纳米碳可促进喜钾植物生长,并提高植物中钾含量,但缺乏深入的机制探讨。因此,本论文通过研究纳米碳促进BY-2细胞钾吸收机制及对细胞造成的氧化应激效应,从而为利用纳米碳刺激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增产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电解石墨法制备了水中分散良好的纳米碳,最佳的制备条件为0.1%的乙二醇,电流0.2A,制得的纳米碳粒径为18-70 nm,平均粒径30 nm,表面存在大量羟基和羧基官能团,基本骨架保留了石墨的sp2杂化碳结构。利用纳米碳表面的羧基与Texas Red酰肼荧光染料共价结合,合成了荧光纳米碳,并发现荧光纳米碳进入BY-2细胞需要能量,且以不依赖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方式进入细胞。BY-2细胞钾积累量随着添加纳米碳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胞内钾积累量与细胞鲜重呈显著正相关。纳米碳(浓度62.50 μg/mL)处理的BY-2细胞内流入钾净离子流平均值可达到3797.50±942.46 pmol·cm2·s-1。在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处理条件下,胞内钾积累量显著降低;纳米碳经进入细胞的抑制剂处理后,BY-2细胞内钾积累量并未降低。在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或者纳米碳进入细胞的抑制剂处理后,NKT1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上述结果表明,纳米碳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使BY-2细胞钾积累量增加。纳米碳优先使K+通过,而对其它离子无选择性。纳米碳颗粒聚集在细胞膜外侧,推测羧基官能团可模拟离子通道蛋白功能,从而促进K+进入细胞。细胞色素c与纳米碳作用后,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中的芳香族氨基酸构象未发生改变,吸附在纳米碳颗粒表面的细胞色素c的质量与纳米碳的浓度呈非线性关系,且吸附在表面的细胞色素c从氧化态转化为还原态;循环伏安测试表明,纳米碳对细胞色素c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较小。细胞存活实验表明,纳米碳对BY-2细胞的毒性较低;当BY-2细胞暴露于纳米碳时(浓度≤31.25 μg/mL),胞内ATP含量无明显变化,线粒体膜电位未明显改变;添加高浓度纳米碳后(浓度≥31.25 μg/mL),胞内活性氧水平有所增加。BY-2细胞内H2O2、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随着纳米碳浓度的增加而降低。BY-2细胞毒性评价结果表明,纳米碳的进入并未对BY-2细胞的防御系统造成严重的氧化应激效应。此外,胞内钾离子积累量与H2O2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具有负相关性;胞内钾离子积累量与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APX)无相关性。代谢物热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纳米碳处理组(对照、0、6.25和31.25 μg/mL)和高浓度纳米碳处理组(62.50和125.00 μg/mL)的代谢物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FeCrNi奥氏体不锈钢在230-450℃低温渗氮,可形成高氮(>18 at.%)过饱和面心立方(f.c.c.)相,常称为氮膨胀奥氏体(N-expanded austenite)相的改性层,该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抗蚀抗疲劳复合性能,但是对其相结构研究的结论不统一、甚至彼此矛盾。为了研究氮膨胀奥氏体相的结构本质,分别选取Schaeffler图中Ni成分固定、Cr成分固定和Fe成分基本固定的三个系列共20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因具有加工材料广泛和微尺度制造能力强大等特点,被认为是加工微深孔和三维复杂微结构件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军工国防、航空航天、信息产业以及生物医疗器械等关键零部件的加工。随着加工结构特征尺寸的减小,电极损耗及控制成为制约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5027)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2030)的支持下,以实现微细电极控形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广泛分布的清洁能源,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日本与我国相继开展的海洋试采,初步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但是日产气量及持续开采时间,仍然不能满足规模化与商业化开采要求,其中储层渗透性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南海赋存水合物的沉积物以砂质和粉质粘土为主,其粒度分布与土颗粒的膨胀性和水敏性等特性都严重影响了渗透性,同时水合物开采中水合物分解及地层应力作用下的孔隙结构变化,也导致了气体产出的不确定性
有砟轨道结构目前仍是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的主要承载结构。随着近年来列车载重和车速的不断提高,对有砟道床的承载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长期列车载荷作用下,有砟道床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道床弹性降低、脏污板结等问题,严重影响轨道结构的平顺性和稳定性。为掌握有砟道床的宏细观动力演化特征,有必要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宏细观尺度对有砟道床的动力特性和劣化机理进行分析,为铁路有砟道床的结构设计和延长轨道服役周
纳米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纳米科技广泛应用于材料、微电子、能源以及生物医疗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宏观材料不同,纳米尺度下材料会展现出奇特的物理、化学、光学、电学以及力学性能。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是典型的碳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力学、电学以及光学性能,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石墨烯以及碳纳米管具有较小的面外弯曲刚度和较大的表面积,层间
在非光滑复合优化中,有一类重要问题:两个函数和的极小化问题.许多的实际应用问题,例如:信号处理、多商品流、优化控制等,它们都可以抽象地表示或能转化为求两个函数和的极小化问题.因此对此类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求解方法,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关注一类非光滑复合优化问题,包括:具有凸约束的凸函数和的极小化问题;非凸函数与凸函数和的极小化问题;非光滑双函数和的均衡问题.提出求解这类非光滑优化问题的各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高效、深度开发利用并实现其建筑一体化,对有效解决我国建筑领域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冬季需要采暖、夏季需要空调、全年需要供应电力和生活热水,面对建筑多样化的能源供应需求,目前现有的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光伏发电技术,无论是组件的光电或光热转换效率、还是功能单一的组件结构形式和太阳能利用系统形式等,都无法满足上述建筑多种用能需求,且存在着组件占地面积大等问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是以铝或铝合金为基体,以碳化硅脆硬颗粒为增强相的一种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低密度和优越的热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汽车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高强度增强相SiC颗粒的加入使得SiCp/Al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变的极为困难,并会加速刀具磨损,降低工件加工精度,严重限制了该材料的广泛应用。其中,在SiCp/Al复合材料切削过程
量子热力学是量子力学和经典热力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量子热力学不仅可以在量子层面上检验宏观热力学定律,而且也可以指导设计具有特殊功能的量子热器件。本文主要以低维量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量子系统理论,线性算符微扰论和全计数统计方法,研究系统稳态时的热流及热涨落,从而设计具有不同功能的量子热器件。本论文由以下六章组成:第一章,首先简单回顾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史,然后介绍了量子热力学
钛合金/不锈钢复合构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减重和低成本等优点,实现二者的可靠连接可以发挥两种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钛和钢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导致钛/钢焊接接头内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并产生较大残余应力,真空钎焊是解决以上难题的有效方法。钛/钢真空钎焊存在钎料设计理论不完善、接头强度低、钎料合金组元与接头微观组织及性能关系不清楚以及界面反应机理不明晰等问题。本文以TC4钛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