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LGIN患者术后病理再评估临床意义探讨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第五大最常见恶性肿瘤,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胃癌在确诊时通常已是中晚期,五年生存率极低。2018年全球约784000[1]例患者死于胃癌,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胃癌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涉及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是胃癌发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对其进行合理的临床管理可以极大的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然而,不同临床指南对胃黏膜LGIN提供了不同的治疗原则,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接受的标准来评价和管理胃黏膜LGIN。目的:内镜活检是胃黏膜LGIN最重要的诊断工具,然而,内镜切除术后最终病理诊断可能与活检结果不同。对于胃黏膜LGIN,哪种病变应该切除治疗,哪种病变应该随访监测,目前没有普遍接受的指南。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活检证实的胃黏膜LGIN在内镜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及发生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对胃黏膜LGIN采取合理的治疗。并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这两种内镜切除术进行比较。方法:从2015年6月到2020年6月,从十堰市人民医院病理数据库中纳入74例活检诊断的胃黏膜LGIN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内镜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术后病理升级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胃癌相关的内镜下危险因素。比较两种内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情况。结果: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4.93±10.43岁,男性占56.8%。主要病变部位在胃窦,占64.9%。以隆起型病变最多见,占60.8%。术后病理保持一致、升级、降级的比例分别为81.1%,16.2%和2.7%。单因素分析表明,病灶直径≥1cm、表面红斑、糜烂是内镜切除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病灶直径≥1cm(OR 18.2;P=0.027)是发生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0例患者进行了EMR,34例患者进行了ESD。ESD组的整块切除率(94.1%)和完全切除率(82.4%)明显高于EMR(65.0%,6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出血、穿孔发生风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部分内镜活检诊断的胃黏膜LGIN在内镜切除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病灶直径≥1cm是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在活检时需更加认真细致,必要时需内镜切除进一步明确诊断。两种内镜切除术在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风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SD的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更高,若病灶较大,评估EMR不能一次性完全切除,可以采用ESD术。
其他文献
背景: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认为NLRP3过度活化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导致DFU创面愈合困难的重要原因。兰科植物白及是我国传统中药,可用于各类创伤治疗。近期研究表明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对DFU具有治疗作用,但其分子机制不明。目的:观察BSP对DFU的治疗作
背景:癌症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降低人类癌症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与治疗,基于“液体活检”的早期分子诊断技术,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液体活检不别于传统的手术组织活检和穿刺活检,它主要从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等不同生物体液中检测由原发肿瘤细胞脱落至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
背景: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10多种组织学与分子亚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cc RCC)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cc RCC的核分级被证实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术前明确cc RCC的病理分级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不同级别的cc RCC难以鉴别,而能谱CT或许能够提供定量参数区分它们。目的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肺泡不能进行正常气体交换,导致难治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呼吸系统疾病,对于ARDS的治疗一直都是医学重点与难点。ARDS发生后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激活“死亡信号”通路,可能导致肝、肾、心等多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OSAHS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害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及神经精神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据报道,与正常人相比,OSAHS患者脑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但OSAHS患者脑功能
背景:据2020年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探索更多标记物来预测肿瘤进展和疗效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多种类型的细胞均可产生外泌体,而肿瘤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可影响癌细胞的定植、远处转移和耐药性。Lnc RNA作为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不具备翻译蛋白质的功能,但可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的lnc RNA有着调节肿瘤进展的作用。Lnc RNA L
背景: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高,分析危险因素对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能为临床提供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考资料亦较少。目的:探讨湖北十堰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发现及改善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
背景:近些年随着造影剂在血管造影、增强CT和血管CT造影检查中的广泛应用,由造影剂引起的造影剂肾病越发常见。对健康人而言适量使用造影剂尚不足以造成造影剂肾病,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来说肾组织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造影剂的应用有加重肾脏损伤的潜在风险。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叠患者(COPD
背景:胶质瘤(Glioma)是人类大脑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死亡率很高。尽管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是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胶质瘤的策略是迫切需要的。PICALM interacting mitotic regulator(PIMREG)(NM019013)又被称作FAM64A、CATS和RCS1,在调控细胞的增殖、肿瘤
背景:全球常见癌症中,结直肠癌的发病比例极高,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结直肠癌进展迅速、侵袭性强、容易耐治疗,常常很难被早期发现。虽然结肠癌的诊疗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结肠癌病人往往预后不良,反复发作以及癌细胞扩散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肿瘤的生物学过程中出现的肿瘤干细胞(CSCs)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的相关探索发现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