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儿童骨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前瞻性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抗癫痫药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为癫痫患儿应用维生素D+钙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新思路。第一部分: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儿童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并留取患儿的清晨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后获得血清标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应用全自动电生化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统一进行骨代谢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检测。结果:共73例血清标本,男44例,女29例,收集标本时的年龄为9.67±2.96岁(4-16岁),用药时间中位数为18.7 (3.50-24.00)月,分析取样年龄、性别、应用抗癫痫药的数量、应用抗癫痫药的时间、使用抗癫痫药的种类(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这些因素分别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发现年龄、性别、应用抗癫痫药的数量、应用抗癫痫药的时间、使用抗癫痫药的种类不是维生素D水平的危险因素;发现维生素D是钙、磷水平的影响因素,甲状旁腺激素是骨形成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及骨吸收标记物(β-胶原降解产物)的影响因素,年龄是影响磷和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 21例患儿随使用抗癫痫药时间自身前后血清骨代谢指标,发现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不同用药疗程各组间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BECT患儿,甲状旁腺激素对骨形成标志物(碱性磷酸酶、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骨钙素),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有影响,维生素D对骨矿物质(钙、磷)有影响;BECT患儿骨代谢指标随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使用时间无明显变化。第二部分:应用维生素D+钙治疗BECT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分为单药治疗组和添加治疗组,单药治疗组分为单纯应用抗癫痫药组和单纯应用维生素D+钙组;添加治疗组分为抗癫痫药基础上加维生素D+钙组和抗癫痫药基础上加用另一种抗癫痫药组。分析比较单药治疗组中的单纯应用抗癫痫药组和单纯应用维生素D+钙组的临床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变化;分析比较添加治疗组中抗癫痫药基础上加维生素D+钙组和抗癫痫药基础上加用另一种抗癫痫药组的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变化。另外,比较单纯应用维生素D+钙组在应用维生素D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的癫痫发作次数变化情况及血清维生素25-OHD3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应用抗癫痫药组和应用维生素D+钙组在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的每月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癫痫药基础上加维生素D+钙组和抗癫痫药基础上加用另一种抗癫痫药组的每月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应用维生素D+钙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发作频率减少,血清中25-OHD3升高(P<0.05)。结论:通过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和钙剂可能是惊厥发生的重要因素,给予应用维生素D和钙剂具有一定控制发作的作用,单独或者添加应用维生素D+钙治疗BECT患儿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