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银花种植过程中产生大量金银花叶,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以固体废弃物金银花叶为原料,提取高附加值绿原酸等天然活性成分,可实现金银花叶减量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将酶技术应用于金银花叶中绿原酸的提取中,研究催化降解金银花叶浸提绿原酸的酶活性及其适宜条件,为实现金银花叶固废减量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方法。为获得高活性水解金银花叶的酶,本文通过酶的比选,筛选得出高活性催化水解金银花叶的纤维素酶、漆酶和木聚糖酶,并发现果胶酶具有促进绿原酸转化为咖啡酸的作用;采用均匀设计法,通过SPSS和VF软件拟合筛选获得三种水解酶的优势配比;运用SEM(电镜扫描)、BET(比表面积)和FTI R(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复合酶酶催化前后金银花叶植物组织的物相结构及组分变化,探究酶催化性能。为提高金银花叶中绿原酸的溶出能效,本文选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复合酶催化水解金银花叶溶浸绿原酸的适宜条件,并利用粒子扩散方程建立绿原酸溶浸的动力学模型。为实现绿原酸的高值转化利用,本文结合绿原酸的工业生产应用,探讨了不同pH值及投加量下果胶酶对绿原酸向咖啡酸转化的促进作用,分析得出果胶酶对绿原酸的转化机制;并通过模拟配制防晒霜,研究绿原酸的抗紫外性能,为绿原酸开发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其结论如下:(1)对比不同酶催化降解金银花叶溶浸绿原酸的能效,得出复合酶(纤维素酶、漆酶、木聚糖酶)具有高催化活性;均匀设计法优化获得复合酶溶浸绿原酸的优势配比为漆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201:1883:35,拟合获得回归方程为y=3632.441-2.219x33+0.005x1x2+0.073x2x3,R值为0.99,F值为103.09>9.3,表明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分析得出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的交互作用最强;在优势配比下,绿原酸溶浸的实验值为5.0708mg/g,高于均匀设计任意水平值,与理论值偏差为1.3‰,方案可行。(2)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绿原酸溶浸工艺,回归拟合获得模型的p=0.0001<0.01,表明该模型影响极显著;经Design-Expert 8.0软件优化所得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为2.82、酶解时间为2.42h、酶解温度为49.72℃、酶量为0.05g,绿原酸溶出量为5.2867±0.2534mg/g;利用粒子扩散方程解析绿原酸溶浸动力学,获得酶催化溶浸绿原酸的三个阶段,其相关系数均R>0.96,扩散模型拟合呈线性,有效解析酶解溶浸绿原酸的动力学。(3)投加0.05g果胶酶,在不同pH值溶液体系中绿原酸转化咖啡酸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降低,且在pH值为3时,绿原酸减少率为34.91%,咖啡酸增加率为285.65%;体系pH值为3时,随着果胶酶投加量的增加绿原酸转化咖啡酸呈线性增加,预测当投加量约为0.15g时,绿原酸转化咖啡酸的转化率近乎为100%;分析其原因发现果胶酶能解裂绿原酸中酯基键,从而促进其分解为咖啡酸和奎宁酸。(4)将1.5mg绿原酸标品和含有质量范围为1.5-2.5mg绿原酸的粗提液模拟配制成防晒霜膏体发现,在280-320nm间,绿原酸标品平均吸光度为0.8952,而加入粗提液的霜体平均吸光度为1.2314,对比防晒评价表可知,绿原酸对UV B紫外线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且加入粗体液的霜体平均吸光度比加入绿原酸标品的霜体的吸光度强些许,可能因为粗提液中其它活性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抗紫外性能,但绿原酸起主导作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绿原酸对UV B紫外线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粗提液膏体在280nm-320nm波长具有强吸收,在UV B范围内,加入绿原酸的膏体吸光度>1.0,表明含绿原酸粗提液的霜体均具备中等防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