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黄恩蚜小蜂的过寄生现象及其对子代发育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L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重要寄生蜂之一——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 & Dodd)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了对寄主烟粉虱若虫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方法及浅黄恩蚜小蜂雌蜂产雌过寄生行为发生的判断标准。随后,从浅黄恩蚜小蜂产雌过寄生行为学、产雌过寄生发生对子代发育的影响、产雌产雄生殖分界点研究及接蜂密度和接蜂时间对过寄生发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过寄生现象及过寄生发生对浅黄恩蚜小蜂子代蜂发育的影响,为实际应用和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根据烟粉虱若虫一龄后期固定取食后不再移动的现象,采用数码相机拍照,然后打印输出到A4纸上的方法,使得对烟粉虱若虫位置的标定简单易行。利用该方法,观察烟粉虱发育过程中若虫的形态变化,分析烟粉虱若虫龄期和身体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四龄前期前各龄期若虫在体长和体宽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若虫的体长与体宽的变异系数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变大。故可以根据若虫大小,结合形态特征识别烟粉虱若虫的龄期。利用解剖镜,采用培养皿观察法对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寄生行为进行观察,先后研究了寄生产卵次数与寄主体内着卵量间的关系,过寄生行为发生对雌性子代发育的影响,产卵时间间隔对子代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产卵时间间隔对过寄生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可以通过蜂的寄生产卵动作判断蜂是否排卵,蜂对烟粉虱若虫的体内检测时间及寄主体内着卵量随着寄生次数的增加显著增长,体内检测时间从寄生一次时的147.37±8.41s增长到寄生三次时的285.43±32.82s,寄主体内着卵量从寄生一次时的1.04±0.03粒增长至寄生三次的3.05±0.08粒。雌性子代的发育历期也随着寄生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延长,子代蜂的总发育时间从寄生一次的11.53±0.11d显著延长至寄生三次的15.53±0.41d。通过比较两次产卵时间间隔分别为0、48及96 h时过寄生的发生情况,发现蜂的产雌过寄生率随产卵时间间隔的增长显著下降,过寄生率从产卵间隔0-24 h时的70%下降至间隔96-120 h的23.8%。最后,观察了产卵时间间隔分别为0-12、24-36、48-60 h情况下,寄主体内寄生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现产卵时间间隔在48 h以前,小蜂初产子代与后产子代在竞争中均有胜出,产卵间隔为48-60h时,初产子代竞争胜出。利用解剖镜观察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雄寄生行为,并与产雌寄生行为进行比较。对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产雄生殖分界点进行了研究,找出可作为浅黄恩蚜小蜂产雄寄主的初产子代的发育时间点。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行为观察对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及产雄行为进行区别。并通过试验找出了产雄及产雌生殖分界点为第一次产雌生殖后的第五天。不同接蜂密度及接蜂时间对浅黄恩蚜小蜂的过寄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对该蜂的过寄生发生率均有显著影响。蜂过寄生率从接蜂密度1(1头/12 h)时的0.4±0.4(%)增长至蜂密度3(5头/12 h)时的47.6±2.3(%),从接蜂时间1(6 h/3蜂)时的11.2±2.0(%)增长至接蜂时间3(24 h/3蜂)时的39.6±2.9(%)。
其他文献
排污、铺便道、清理垃圾……工作苦而累,她们却不埋怨。这是一群被誉为城市“管道玫瑰”的女生,她们在河北省邢台市城管局维护处排水班工作。  女子排水班成立于2012年6月,成員中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20岁。虽然都是女生,但她们每天干的活和男同事们完全一样——夏天,闷热潮湿,她们身穿笨重的防护装备,在狭小的井下空间工作,被汗水淌得睁不开眼睛;冬天,冰冷刺骨,她们必须换上单薄的衣服才能在狭窄的井室里开
期刊
柑橘采后因真菌性病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其中以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绿霉(Penicillium digitatum)为主。国内外主要靠化学药剂处理进行防治。本文以具有生防潜能的绿色
盲蝽蟓(Hemiptera:Mirida)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寄主种类繁多,为害广泛。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减少,以及农业种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盲蝽
基于2001—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质量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依赖自身积累,而且较低的总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