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从实证角度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有从规范角度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角度探索的主要是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规范角度探索的主是内部控制的框架、标准及内控信息披露质量。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相关的研究,与信息披露有关的较多,也有个别学者从迹象识别的角度出发,来判别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又由于本人经过统计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发现没有公司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这些统计的数据也就没有了实际研究价值。所以,本文从迹象识别角度来判别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并在识别的基础上,来研究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中小板区别于主板有其特殊性,本文以2012年深市中小板企业为研究样本,在对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的信息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来考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考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无论是自愿还是强制,都是由管理层自己评估的,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本文采用财务报告重述、非标准审计意见、诉讼等已经发生的事实,作为内部控制缺陷的替代变量,实证考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公司绩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越高,公司业绩也就越好,即公司盈利能力越高。因此,可以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与盈利能力正相关(即与公司绩效的高低正相关),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有助于公司各方面的高效发展,进而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有效的说明了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这与本文的假设是一致的。本文的结论: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改善公司的运营环境、有助于公司有效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和效果,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公司各种风险、提高公司绩效,上市公司应根据本公司的规模、财务特征、治理特征等特点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