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的临床对比,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患者中,比较使用依替巴肽(Eptifibatide)与替罗非班(Tirofiban)两组中N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开通时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症,PCI术后30天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患者住院期间以及术后30天内的主要的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包括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新发心肌梗死,病变血管血运重建)的差异,评价替罗非班与依替巴肽在对NSTEMI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的125例(男性9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1.25±4.97岁),确诊为初发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于入院后5-7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及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1.25±4.97岁,将入选的患者随机的分为替罗非班组62例和依替巴肽组63例,所有入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阿司匹林3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300mg顿服(已服用>3天者可不服用负荷量),之后接受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日一次、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0.75-1.0mg/kg,每日两次,其他辅助治疗药物,如硝酸酯类、ACEI/ARB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类、CCB类等,根据临床情况慎重选用,冠脉造影前给予替罗非班组10ug/kg静脉推注,3分钟内推注完毕,而后以0.15u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依替巴肽组给予依替巴肽180μg/kg的静脉推注,继以2.0μg/kg/min的持续静脉滴注,两组药物均维持24小时。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PCI术前及术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冠脉造影时及支架置入后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记录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记录PCI术前及术后30天的左室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30天内的MACE发生率。所有数据均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选的125例患者明确诊断为NSTEMI,男性9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1.25±4.97岁,其中依替巴肽组(n=63)和替罗非班组(n=62)。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GRACE评分、IRA、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基础血小板聚集率及入院LVEF没有统计学差异。3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及支架置入后心肌灌注TMPG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其IRA及TIMI血流分级比例无显著差异性(all P>0.05),支架置入术后替罗非班组TIMI3级比例高于依替巴肽组(88.71%vs74.60%,P<0.05),PCI后替罗非班组CTFC值较依替巴肽组略低,但无显著性差异(24.56±4.25vs25.25±4.35,P>0.05),心肌灌注TMPG 3级的比例替罗非班组高于依替巴肽组(82.26%vs 66.67%,P<0.05)。4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PCI术前替罗非班组与依替巴肽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51.95±7.35%vs 52.96±8.18%;P>0.05),PCI术后替罗非班与依替巴肽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较前术前明显下降(3.03±0.94%vs51.95±7.35%、3.39±0.91%vs52.96±8.18%,P<0.05),且替罗非班组对血小板的抑制强度强于依替巴肽组(3.03±0.94%vs 3.39±0.91,P<0.05);术后18小时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小于依替巴肽组(13.69±5.55%vs 16.09±6.53,P<0.05),两组较术前基础值均有下降(13.69±5.55%vs51.95±7.35%、16.09±6.53%vs52.96±8.18%,P<0.05);给药完成后2小时替罗非班组聚集率小于依替巴肽组(17.66±7.43%vs20.81±7.28%,P<0.05),同时两组较术前基础值均有下降(17.66±7.43%vs51.95±7.35%、20.81±7.28%vs52.96±8.18%,P<0.05)。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比较:替罗非班组出现穿刺部位血肿2例,牙龈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1例,依替巴肽组出现牙龈出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出血发生率比较(9.68%vs 3.1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院期间均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出现。6左室收缩功能比较:替罗非班组和依替巴肽组患者术前LVEF之间无差异,(45.58±7.78%vs45.05±7.70%,P>0.05),术后30天各组于术前相比,LVEF均有提高(51.63±8.10%vs45.58±7.78%、50.81±7.38%vs45.05±7.70%%,P<0.05),但两组间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63±8.10%vs50.81±7.38%,P>0.05)。7住院期间替罗非班组出现严重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各1例,依替巴肽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例,30天内替罗非班组因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住院后死亡1例,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常规剂量的替罗非班与依替巴肽后均能明显改善冠脉血流,提高梗死心肌的灌注水平,且替罗非班组优于依替巴肽组,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并无差异。2按照常规剂量给予替罗非班与依替巴肽后,替罗非班组在术前、PCI术后18小时、完成给药后2小时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依替巴肽组。3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与依替巴肽并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肌酶增高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扶沟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临床分度分为轻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廉洁文化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台市供电公司以廉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以三亚国际财经论坛为例,从参会者的角度探讨了会议接待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通过调研发现会议接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会议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完善会议服务的设
测评不是万能的,每一种测评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只有多种方法和多种角度的测评手段综合运用,才有可能使测评结果做到基本客观和公正。国内许多企业的老总们因为在人员选拔问题上
<正>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积极贯彻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战略部署,通过有效整合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资源,以流动人口较为聚集的区域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开展流动人
【目的】对广州和东莞市宠物犬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的情况进行病原鉴定和分析,为监测CD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防治犬瘟热(CD)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从表现CD症状的犬只中鉴定了1
<正>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7月13日,第三届千家峒"六月六"雪梨黑李节在广西灌阳县大仁村开幕。开幕式当天,该县被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绿色生态雪梨之
目的:评估分析心脏导管介入术相关的急性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0907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心脏导管介入手术治疗,通过单中心队列研究,评估分析术后相
目的:探索重庆市近7年来法定报告病毒性肝炎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流行规律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和措施从而进一步控制肝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