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胺与1,3-二羰基化合物的氧化碳-碳成键反应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uiCUI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碳成键反应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中的核心反应。过渡金属介导来构建C-C键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部分传统的过渡金属催化反应存在原料难以制备、对环境污染大、反应步骤长等一些缺点,不符合当今社会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可以利用金属直接催化活化C-H键,缩短了反应步骤,降低了原料消耗,是高效构筑C-C键的新方法,并且已经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然而,金属是不可再生资源,且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性,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绿色环保、廉价易得的小分子碘化物在活化C-H键构建C-O、C-N键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在活化C-H键生成C-C键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此外,芳香叔胺的氧化偶联反应已经得到很多化学家的青睐和研究,而相对惰性的脂肪叔胺的氧化偶联反应尚未见报道。另外,多组分的串联反应因为符合反应步骤的经济性,也是构建多重化学键的理想选择。利用经典的四正丁基碘化胺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的绿色催化体系,首次催化实现N-乙基脂肪叔胺和1,3-二羰基化合物的氧化脱氢偶联,得到了一系列桥联的1,3-二羰基化合物。该反应操作简便,绿色环保,底物适用性好,且采用脂肪叔胺DIPEA的β碳作为桥头碳的来源,反应新颖,此脂肪胺的C-C键的裂解为发展其他相关的反应提供了启发和可能性。无需催化剂的条件下,利用对环境友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氧化实现脂肪叔胺与不同的双羰基化合物的脱氢偶联,巧妙利用三氟乙酰基的断裂,合成了一系列不对称的1,5-二酮。实现了多米诺反应,体系清洁,操作简便,底物适用范围广泛,不同取代的β-酮酯和三氟甲酰基-β-二酮类化合物都能很好的适用于该反应,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试剂昂贵、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该偶联反应过程中包括不同的C-C键和C-N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是对早期金属催化的CDC反应的有益补充。但该部分工作在制备对称的1,5-二酮时产率相对较低,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研究利用脂肪叔胺的温和清洁氧化方法实现多重C-C键的构建,在非金属条件下,将脂肪胺的碳链作为偶联的碳源,发展了一种氧化-Mannich反应-Cope消除-Micheal加成-三氟乙酰基离去的串联反应,并且对反应的机理进行有益的探索。对今后发展脂肪叔胺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陆正兰、刘小波等翻译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编者为美国流行音乐文化研究者布鲁斯·霍纳(Bruce Her)和托马斯·斯维斯(Thomas Swiss).在书中
期刊
AP-1蛋白由bZip(basic region—leuzinezip)家族成员形成的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组成,包括Jun,Fos,ATF及Maf等亚家族。它们大部分是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除了含有典型的转录激活域
近年来,由于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敏感型纳米载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生物系统中,病理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生理生化上的差异是药物释放的触发器,另一方面,外部刺激,例如光、磁场和超声可以在特定部位诱导载体破裂释放药物。与传统纳米载体相比,环境敏感型纳米载体具有精准递送、可控性较强等优点。由于“瓦伯格效应”肿瘤微环境呈弱酸性。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一种pH敏感脂质体,在肿瘤组织附近释放药物,实现制剂的主动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产地血竭在血液和心血管方面作用的异同。方法血竭在血液方面作用的比较研究中,以凝血和血栓抑制效应为药效学指标,比较不同产地血竭固体分散体对正常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对血栓形成小鼠存活时间、对血瘀性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积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产地血竭体外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血竭在心血管方面作用的比较研究中,考察不同产地血竭固体分散体对正常蛙心以及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后蛙心的心肌收缩力和心
本论文的主体内容拟解决以下问题: (1)撤钾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时,c-Jun主要与ATF2还是c-Fos形成二聚体? (2)这个二聚体对凋亡是否必需? (3)ATF2与c-Fos在c-Jun介
目的:以甲氨蝶呤(methotrexate)为模型药物,制备甲氨蝶呤壳聚糖微球,并对其鼻腔给药脑靶向传递系统进行了研究。由于鼻腔中存在鼻纤毛清除系统,溶液剂在鼻粘膜滞留的半衰期仅为15 min,因此提高药物在鼻黏膜表面的滞留时间成为鼻腔给药的关键。甲氨蝶呤在脑肿瘤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其制成具有生物粘附性的壳聚糖微球用于鼻腔给药,可以延长药物与鼻黏膜的接触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脑内的药物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