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剂中印楝素在甘蓝、玉米和棉花上的分布动态及生物活性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楝素,一种作用机理特殊、不易使害虫产生抗性的植物源农药,对温度及紫外光敏感。目前我国市面上的印楝素制剂均为喷雾使用的乳油、微乳剂及水分散粒剂等,限制了印楝素的使用。本文使用在自然环境中容易降解的植物材料肉桂叶和颗粒剂常用载体硅砂作为载体,制备了两种印楝素颗粒剂。评价了根部施用印楝素对斜纹夜蛾、玉米螟及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并对印楝素在甘蓝、玉米、棉花及土壤中的分布进行研究。为印楝素根部施药防治地上害虫提供参考,为内吸性农药分布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药肥一体化提供新的思路。根部施药后,两种印楝素颗粒剂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其活性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提高,随后减低。甘蓝上,根部施用135 g a.i/ha硅砂载体和肉桂叶载体印楝素颗粒剂后,斜纹夜蛾幼虫表现出显著的非选择拒食活性,且分别在施药后7 d达到46.64%及58.72%。斜纹夜蛾食用根部施用270 g a.i/ha印楝素颗粒剂的甘蓝后,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到施药后12 d分别达到53.33%及80.00%。在玉米上,根部施用270 g a.i/ha印楝素颗粒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螟的危害,肉桂叶载体印楝素颗粒剂施药10 d后株防效为47.34%。在棉花上,根部施用135g a.i/ha印楝素颗粒剂对棉花蚜虫的虫口控制具有良好效果,校正防效在施药后7 d分别达到53.34%及86.50%。结果显示,根部施药,印楝素颗粒剂对地上害虫具有缓效的特点。此外,无论是对斜纹夜蛾、玉米螟,还是棉花蚜虫,肉桂叶载体印楝素颗粒剂药效均高于硅砂载体颗粒剂。印楝素颗粒剂土壤分布研究表明,印楝素能分散到土壤中,其含量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印楝素主要集中分布在深度为0-20 cm的土层中,大于20 cm的土层中只有少量分布。结果显示,0-10 cm、11-20 cm及21-30 cm土层印楝素最高含量分别为1.699、0.473及0.134 mg/kg。此外,研究显示印楝素在土壤横向分散行为显著低于纵向。肉桂叶对印楝素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肉桂叶载体小区中印楝素的半衰期显著高于硅砂载体小区,分别为1.93 d及3.64 d。根部施用印楝素颗粒剂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作物不同部位的印楝素含量。印楝素在三种作物的不同部位上均具有分布及消解差异,作物土壤中印楝素的半衰期均低于空白土壤的半衰期。在甘蓝上,印楝素最高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茎、根、叶。硅砂载体小区各部位半衰期为2.31-3.15 d,肉桂载体小区为3.47-4.95 d。印楝素在甘蓝内部叶上的最高含量及半衰期均大于外部叶上。在玉米植株上,印楝素含量最高的部位为雄穗,最低部位为叶片。硅砂载体小区各部位半衰期为1.65-3.01 d,肉桂载体小区为2.48-4.62 d。此外,印楝素在玉米不同空间的茎或叶上的含量及消解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棉花上,印楝素在根、茎、枝、叶上的含量具有差异。硅砂载体小区各部位半衰期为2.10-3.01 d,肉桂载体小区为3.15-4.33 d。棉花不同位置的叶片上印楝素具有不同的积累消解行为。在三种作物各部位上的测定结果显示,肉桂叶载体小区印楝素含量普遍高于硅砂载体小区,且不同的载体小区各部位上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根部施用印楝素颗粒剂可用于地上害虫防治,肉桂叶与印楝素混用能显著提高药效。印楝素颗粒剂中印楝素能通过降水等作用进入土壤并可以被甘蓝、玉米及棉花等作物吸收传导。印楝素进入植株后,在不同部位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性及消解差异,且不同的载体对印楝素的分布及消解具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抹茶作为唯一具备饮、食、妆作用的茶叶种类,已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焙和化工等多种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的抹茶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并没有凸显绝对优
目的:研究入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和感染学指标特征,分析免疫学指标和感染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两类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对象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并入住RICU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根据住院结局及出院28天内随访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患者入院时
目的:研究表明,高钙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钙稳态丧失与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故本课题拟在高钙培养状态下,研究衰老标记蛋白30(senescence marker protein 30,SMP30)表达量的改变对人LECs系SRA01/04细胞增殖、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拟进一步完善SMP30在白内障领域的基础研究。方法:本实验分为5组:SMP30
猪肉脯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干制肉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传统食品工业化的推进,保证猪肉脯在现代生产过程的品质一致性,急切地需要一种能够满足
具有分子量可控和结构规整聚合物的制备是高分子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作为一种可控聚合方法,具有适用单
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时代发展的必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化与信息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时代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
会议
《降E大调小协奏曲》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费迪南·达维的长号作品,创作于1837年,这部作品至今仍然是一部经典之作,同时也是长号演奏者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曲目。本文从三个部分对作品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是对背景资料的介绍,从作曲家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是作品分析,从作品的曲式,音乐风格特征两个方面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作品的演奏分析,从作品重难点部分的演奏技术,两位著名长号演奏家的演奏
植酸酶(Phytases,Myo-inositol hexakis phosphohydrolase),作为一种磷酸水解酶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水解植酸类化合物,释放出其所蕴含的无机磷酸基团、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单胃动物以及家禽对无机磷摄入需求压力,减少在饲料中人工添加无机磷。另外植酸酶可以提高饲料中以植酸形式存在的磷元素利用率,使单
目的1:应用荧光量子点标记嗅鞘细胞;2:探讨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移植时间窗。方法1.用NASH差速贴壁法分离并提纯SD大鼠乳鼠嗅球来源嗅鞘细胞,提取成功后用免疫荧光法鉴定嗅鞘细胞并测定嗅鞘细胞的纯度,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代次的细胞生长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2.用荧光量子点标记嗅鞘细胞,用CCK-8试剂盒检测10nm、20nm、30nm、40nm等浓度量子点标记嗅鞘细胞的毒性并绘制细胞生长
斜视是一种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的异常现象,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视力障碍之一。斜视使眼睛不能正确对齐,影响双眼视力和深度知觉,导致弱视甚至永久性失去视力,这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除了视力问题以外,斜视还会给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就业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诊断斜视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斜视诊断方法,如覆盖测试,角膜反射,都是由眼科医生手工进行,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以至于结果主观,操作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