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隧道施工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7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奥法隧道施工中,合理确定支护结构形式、支护参数和支护时机,对于保证隧道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意义。用数值模拟法对“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本文将支护结构与围岩视为一个统一的力学体系,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对采用新奥法施工隧道的“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用FLAC3D内置的结构单元模拟系统锚杆、锁脚锚杆、喷射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并借助FISH函数编程实现了梁单元对城门洞型钢拱架的模拟,用施加支护结构时的围岩应力释放系数模拟各支护结构工作时间的差异。详细分析了系统锚杆长度、钢拱架型号、喷射混凝土厚度和喷层支护时机四个因素变化时,围岩变形、塑性区大小、应力场分布,锚杆、喷层的应力以及钢拱架轴力、弯矩、应力的变化规律,为优化支护参数、改善“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提供了依据。最后整理了隧道净空位移的监测数据,通过非线性拟合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了最优回归函数,预测了最终位移,并将净空位移实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今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结构的连续性倒塌是威胁着建筑物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火灾的发生,RC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急剧降低,一旦继而发生连续性倒塌将会
随着筑坝技术的成熟,土石坝也越建越高。伴随而来的是在高应力作用下坝体内粗粒土颗粒破碎的问题。粗粒土作为土石坝的主要填筑材料也具有明显的易碎性质,因而坝体内其颗粒破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