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应力路径下粗粒土的颗粒破碎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to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筑坝技术的成熟,土石坝也越建越高。伴随而来的是在高应力作用下坝体内粗粒土颗粒破碎的问题。粗粒土作为土石坝的主要填筑材料也具有明显的易碎性质,因而坝体内其颗粒破碎量是很可观的。颗粒破碎不仅可以影响坝体粗粒土的强度特性,而且还会影响坝体的沉降变形,进而影响坝体的安全性。因此,颗粒破碎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对颗粒破碎的研究也是必要的。事实上,无论是在土石坝填筑期还是蓄水期,坝体内部都会产生破碎。研究表明,土石坝填筑期,其内部应力发展接近于等应力比路径,而在蓄水期,坝体内应力发展呈复杂应力路径形式。这就需要在设计试验方案时使试样加载过程类似于实际应力发展过程。因此,本文利用大型三轴仪进行了等应力比加载试验和复杂应力路径试验,以分别模拟坝体的填筑期和蓄水期,并通过等向固结试验探讨了橡皮膜嵌入量问题以及对剪应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等应力比加载试验和复杂应力路径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变-体变关系,并重点分析及解释了等应力比转变化特点。其次,通过等应力比加载试验和复杂应力路径试验的级配曲线及各粒组含量,分析了各应力路径试验的颗粒破碎特点,并得到了各应力路径试验的相对破碎量。最后,发现分别采用双曲形式和增量双曲线形式可以较好地描述等应力比加载试验和复杂应力路径试验相对破碎量与剪应变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得到各应力路径试验的相对破碎参量公式以及公式中各拟合参数与应力比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钢材的抗拉性能,使二者共同工作发挥优势,在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国内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步伐逐渐加快,基础建设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工程规模巨大。我国西部处于山区,山体蔓延起伏,致使工程实践中产生大量的边坡问题,且大多地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今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结构的连续性倒塌是威胁着建筑物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火灾的发生,RC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急剧降低,一旦继而发生连续性倒塌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