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对HPLC检测细胞内核苷酸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齐墩果酸衍生物3-7-1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8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利用IP-RPLC方法在仅采用适当的样品提取分离技术而不需其他任何化学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一次进样即可同时测定细胞内的NTP及dNTP水平.我们采用这种方法检测了16种正常及肿瘤细胞内的ADP、CTP、dCTP、GTP、UTP、dGTP、DTTP、ATP、dATP等核苷酸的含量,并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及方法学验证.我们采用6﹪三氯乙酸分离提取样品,并用5mol/L碳酸钾中和后进行HPLC分析.齐墩果烷(oleanane)型五环三萜在植物界分布极为广泛.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首先由油橄榄(oleaeurepaea,习称齐墩果)的叶子中分得,在自然界含量丰富,存在于大约60科190种植物中,如在青叶胆全草、女贞果实等植物中以游离形式存在或与糖结合成皂甙存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作者所植化室方唯硕副研究员实验室对自然界含量较高易得的另一个五环三萜类成分齐墩果酸进行初步结构改造,发现其中一个衍生物3-7-1(3-羰基齐墩果酸)具有较强的肿瘤机制(而不是杀伤)作用,其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强于齐墩果酸.该文对3-7-1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主要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雌性非肥胖糖尿病( non-obese diabetic, NOD/LtJ)小鼠一型糖尿病(T1D)模型,通过观测NOD/LtJ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与发病末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4+T、CD8+T细胞、Th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探讨DS衍生物寡糖的结构与抗血栓作用的关系,该研究对DS进行多硫酸化,并将DS及PSDS进行氧化降解,制备不同结构和不同分子量的寡糖片段,进行结构测定.筛选了他们的口服制剂
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转运膜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被认为能发挥一种能量依赖的"药物溢出泵"(drug efflux pump)的作用,即能够把已经进入细胞内的药物以主动
一、设计思想(或案例背景)设计思想第一强调学情,即学生学习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以下是在高三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写作方面的问题。在与学生平日沟通以及随笔中,都有发现他们
熊果酸(Ursolic acid,UA)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分布,具有抗肝炎,抗肿瘤,抗炎抑菌,降血脂,抗爱滋病,抗疟,抗糖尿病等作用,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该文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