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山消为萝摩科鹅绒藤属植物,鹅绒藤属是萝藦科最大的属,约200种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各省区,也有分布在西北及东北各省区。在我国有53种12变种,其中多数具有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有C21甾体苷、生物碱、黄酮和糖类等,在临床上和民间应用于治疗肿瘤、哮喘、咳嗽、风湿性关节炎等。隔山消是土家医常用的一种药材,在我国民族地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中医认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疗疮等功效。但隔山消据报道有毒,需经过简单炮制后才可使用。但其毒性存在争议,目前,关于隔山消的毒理学与药效学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证实其是否有毒性及更好地开发利用隔山消,本文对炮制前后的隔山消进行了毒理与药效研究。通过对隔山消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对其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通过预实验,判断测定LD50的可能性,并据此测定LD50或MTD。结果隔山消生品的全粉、水提物、醇提物均未造成小鼠死亡,隔山消全粉、水提物、醇提物无急性毒性反应。通过对炮制前后的隔山消进行药效学实验对比研究,对炮制前后的隔山消水提物进行小鼠抗炎、胃肠运动和隔山消总苷抗肿瘤药效实验对比研究,可知隔山消生品及炮制品(2、4 and 8g/kg)对小鼠耳廓肿胀及足跖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通透性增加。能够明显降低炎症渗出液中PGE2和血清中MDA、NO含量,明显提高小鼠血清SOD和CAT活力。炮制品1组与2组在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足跖肿胀的效果普遍比生品有所增强;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炎症渗出液中的PGE2含量和降低血清中NO含量等作用也比生品有所增强。隔山消炮制前后对正常小鼠胃肠运动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并降低胃残留量。对阿托品所致胃肠动力障碍动物的肠推进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炮制品1组与2组在对正常小鼠胃肠运动与降低胃残留量等作用也比生品有所增强。在体外抗肿瘤实验中,采用MTT法观察隔山消总苷对Ec-10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O/EB荧光染色、DNA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隔山消总苷对Ec-109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结果显示,用100、200、300μg/ml的隔山消总苷分别处理培养生长良好的Ec-109细胞24、48和72 h后,Ec-109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有时效和量效关系。隔山消不同浓度的生品总苷作用Ec-109细胞48 h后,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DNA片段化程度增强,细胞凋亡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cl-2、Bax、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时,发现Bcl-2蛋白表达剂量依赖性地减少,而Bax、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由此可得出,隔山消总苷对Ec-109细胞的增长抑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降低Bcl-2蛋白表达和增加Caspase-3,Bax,p53蛋白表达为隔山消总苷诱导Ec-109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该实验为隔山消饮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