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利用1998年4月-2009年12月的SPOT-NDVI数据集,1987年、1999年和2007年的TM图、1978-2009年的气象资料、及野外调查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空间插值和监督分类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大巴山地区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以神农架林区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旨在揭示环境变化背景下亚热带森林植被指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获得以下结果和进展:(1)12a来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1998年4月-2009年12月的SPOT-NDVI数据集,1987年、1999年和2007年的TM图、1978-2009年的气象资料、及野外调查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空间插值和监督分类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大巴山地区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以神农架林区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旨在揭示环境变化背景下亚热带森林植被指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获得以下结果和进展:(1)12a来大巴山地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大巴山地区属于高植被覆盖度地区。NDVI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为:12a来年际变化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春、秋两季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变化幅度对年NDVI的变化贡献最大;各类型植被NDVI值分别为:阔叶林>针叶林(冬季为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栽培植被;年内月变化表现为,2月NDVI值最低,7月份植被NDVI值最大,12a来植被增长与各月植被增长有关。大巴山地区植被覆盖主要表现增加趋势,NDVI减小的像元仅占总面积的0.38%,主要为分布于城镇附近的栽培植被;NDVI呈轻微增加趋势的面积较大,分别占各类型总面积的百分比为:栽培植被39%,灌草丛62.36%、阔叶林85%、针叶林78%;NDVI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紫阳、白河等汉江南岸县区的灌草丛,平利县的针叶林、房县的阔叶林,以及竹溪、竹山北部人口稠密区的栽培植被,栽培植被NDVI显著增加的面积高达其总面积的59.2%。(2)植被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大巴山地区近30a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总降水量上升趋势不显著,但在近12a来,气温呈轻微下降趋势,降水量呈增长趋势,两者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对30a的气象资料进行小波分析可知,气温和降雨量在25a的尺度上,周期性变化显著,突变点均出现于1983年、1991年、1998和2007。大巴山地区的NDVI与同期温度的相关性高,与降水之间呈弱正相关,植被生长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年最大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的像元占总像元的65.3%,是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栽培植被,研究区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年最大NDVI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的区域达60.7%,分布于汉江南地势起伏小的地区,而呈负相关的像元从东部沿着大巴山山体走向向西部延伸,可见,良好的植被有利于该区抵御干旱能力增强。鄂西北的大巴山区和各县区交界处的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较小,陕西大巴山地区受到中等强度的人为干扰。安康汉滨区、竹山北部、竹溪西北部、房县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属于强度人为干扰区,在城镇附近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周边地区几乎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县内地区差异十分明显。(3)案例分析——以神农架林区为例神农架林区阔叶林占总面积的70%以上,灌草丛和针叶林面积在20%左右,居民地、建筑用地和栽培植被的面积所占比率在1%-3%之间。近20a来,居民地及建筑用地的面积大幅增加,栽培植被的面积先增加后减小,灌草丛的面积保持稳定增长,阔叶林的面积变化很小,针叶林的覆盖面积却迅速减小,可见人类活动对区域影响在加强。神农架各月NDVI受气象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NDVI对与当月气温的相关性好,对前一个月降雨量的敏感度较高。在空间上,温度与NDVI呈负相关像元面积大,多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呈正相关的像元多分布于地势起伏小的地区。降水量与NDVI呈正相关的像元主要分布在下谷坪西南部,木鱼镇一带,呈负相关的像元分布形状与的山脊线走向一致,可见,降水对神农架林区低海拔地区的灌草丛、人工栽培植被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高海拔地区的植被生长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神农架林区人为干扰强度差异较大,87%的地区干扰强度较弱,个别乡镇人类影响比较强烈,包括为大九湖、红坪镇、松柏镇、新华乡和黄土坪等地区,这些乡镇均是神农架林区人口密集区。该县地势复杂,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人类活动范围偏小,主要为城镇及其周边地区,从而导致人类活动对局部地区的干扰十分显著,对城镇外其它大面积区域的影响明显较小。
其他文献
设E是一个拓扑空间.用2E和F分别表示由E的所有非空闭子集和所有闭子集构成的集族((?)2E,(?)∈F),其上赋予hit-or-miss拓扑.本文证明了当(E,d)为局部紧第二可数度量空间,d为紧型度量,f:E→E为完备映射时,(1)动力系统(E,d,f)上具有Li-Yorke混沌、ω混沌和分布混沌DC1(DC2)蕴含由动力系统(E,d,f)诱导的超空间动力系统(2E,ρ,2f)和(F,ρ,2f
本文研究了高维时空中Lovelock引力理论下的稳定天体,以及一旦发生引力坍缩后天体的最终命运。对于处于静力平衡的天体,我们在5维以上的二阶Lovelock理论中讨论了引力被内部压强所平衡的球对称含压理想流体。我们给出了度规的解析解,指出这个解在天体外部回到真空解,并推出了制约天体内部压强与密度分布的推广的TOV方程。我们发现,二阶Lovelock修正项的存在会改变星体的热能与引力能,以及来自星体
“混沌理论”的出现动摇了以往自然科学的确定论.自19世纪70年代“蝴蝶效应”的提出,确定系统中的“不确定”现象一直是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在拓扑动力系统中,关于“不确定”的定义有许多种,而且它们之间并不等价.本文以拓扑动力系统为背景,介绍几种重要“混沌”定义,研究现状及其之间的联系.另外,随着应用科学的不断发展,非自治拓扑动力系统也成为近期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自治拓扑动力系统中现有结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理论和模守恒赝势方法,在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二氧化铪(Hf02)结构的电学、介电、振动和弹性力学等方面的性质。同时我们采用不同的泛函:Troullier-Martins type(TM), Hartwigzen Goedecker Hutter(HGH)进行测试。我们计算得到电子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玻恩有效电荷、介电张量、布里渊区中
高家山生物群作为埃迪卡拉生物群晚期主要代表,为早期生命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化石证据。作为高家山生物群中非常重要的一员——瓶状微化石,已经开始越来越为学者所关注,从瓶状微化石的形态分类以及归属问题,到瓶状微化石壳壁的微细结构以及成分,学者们均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主要是以陕南宁强胡家坝乡高家山剖面所产出的瓶状微化石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地区所产出的瓶状微化石保存形态完好,化石数量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
Cs原子喷泉钟是目前复现“秒”定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具有最高的准确度,作为基准钟标校其他原子钟,是一个国家时间频率系统的基础。Cs原子喷泉钟由光学系统,物理系统,电路系统与控制系统组成,以脉冲的方式工作。Cs原子喷泉钟光学系统提供铯原子操控与跃迁几率探测用的所有激光,是实现Cs冷原子样品,形成原子喷泉以及双能级探测的关键,其性能高低直接影响Cs原子喷泉钟整机运行及其性能指标,所以研制符合Cs原子喷
通气组织(aerenchyma)是植物体内薄壁组织中气室或空腔的集合。水生和湿生植物根、茎内常具形式多样的通气组织。通常通气组织结构复杂但功能单一,传统观点认为它是氧气运入植物体内的通道。除了根、茎内,叶片和果实的果皮中也有通气组织。通气组织分为两种:裂生型通气组织和溶生型通气组织。裂生型通气组织是细胞间有规律的分离形成的;而溶生型通气组织则是细胞经历细胞程序型死亡后,细胞解体形成。水烛香蒲(Ty
高家山生物群是以具矿化骨骼化化石为主,兼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及宏观藻类化石的一个多门类化石组合。化石主要产于陕西宁强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高家山段中上部,震旦系-寒武系界限连续沉积层序之下,时限约为551-541Ma,介于埃迪卡拉型动物群与早寒武世小壳动物群之间。高家山生物群中具矿化壁骨骼类化石主要包括矿化的管状化石(克劳德管、震旦管)、瓶状微化石以及一些其他骨骼化化石,这些化石面貌与埃迪卡拉型动物群和
从古至今,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而用病毒动力学来研究传染病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在考虑病毒动力学模型时,引入时滞和抗体免疫反应可以更好的刻画相对应的病毒传播及免疫应答等动力学性态,因此本文主要从数学上讨论了带有时滞和免疫反应的病毒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态。模型的动力学性态是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和运用Routh-Hurwitz判据来进行分析的。基于此,我们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
就植物个体间的相互而言,竞争作为一种负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塑造植物种群与群落的主要生物因素,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促进作用在塑造不同尺度上的植物系统时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的促进作用是相邻的植株借由改善其周围环境来降低食草动物、潜在竞争者以及极端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冠层过滤、微生物、菌根网络和水力的上升来实现的。而且,“胁迫梯度假说”(SGH)也预测了促进作用与竞争作用沿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