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并把它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无独有偶,1999年出版的中译本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教育改革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上有很多相似。我国进行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许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因此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由于有些地区小学未开设英语课程,初中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基础作用。兴趣与信心是第一老师,如何让初学者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树立信心是英语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重新考虑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他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的。他在这一理论中提出所有正常人都拥有至少八种智能(目前发现八种),它们是语言智能,逻辑智能,人际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智能。每个人不同程度的拥有这八种智能,也就是八种智能在不同的人体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些智能会表现的强一些,有些则会弱一些。人类通过自己独特的智能方式学习,即使是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此,教育者不得不重新考虑传统的教学观点,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潜能和方式上的多样性,从而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提供多样的教学活动使之利于学习,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英语教学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同时也为了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是一致的。本文作者进行了一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教学研究,在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实施多元模式的实验教学,最后对教学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目的是检测多元智能理论对改善学生英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作者在砀山县民族中学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七年级的两个班级被选作实验组和控制组。这两个班级学生人数都是48人,并且他们之前的英语水平相当,由同一名英语教师执教。实验中作者运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设计对实验组进行教学,而控制组则还是由作者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中作者运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日志,观察及测试几种实验工具。四个月后实验结束,作者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并且成绩明显好于控制组。由此得出结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英语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发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于初中英语教学,能够促进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的推广,帮助中学教师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意识到学生智能的多样性,从而能够更灵活多样的设计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为以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
其他文献
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特点,广泛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用驱动电机。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台混合动力汽车用12.5kW驱动用永磁同步电动机。首先,分析了开发混合动力
在卷烟生产过程中,自动装箱机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即把自动线生产的50条烟装成一箱,在装箱过程中可能产生漏装导致缺条、缺排现象,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目前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
教育消费者通过教育教学的服务获取收益是高等教育服务的含义,其收益包含了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高等教育服务具有自身的特点,即无形性、同时性、双重性,高等教育要对教育管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集中体现在国家内部的区域竞争层面上。在我国,沿海地区先后建立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并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技术的发展,大功率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LCL滤波器的
本课题是国家“十五”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的子课题暨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食品驱铅关键技术对铅中毒改善的研究与应用》
多种不同的视频格式共存,对液晶、等离子及其他一些大屏幕平板显示器的兼容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否则就会制约它们的应用范围。大屏幕平板显示器只能显示逐行视频,而且对显示的
本文主要是对沥青悬浮液的性质进行分析,并由此,设计出一套可以满足要求的进行井下注聚合物沥青的橇装式沥青注聚装置。本文首先分析了克服沥青悬浮液粘结的方法。沥青悬浮液
自上世纪80年代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的户籍身份是农民,却从事着非农劳动,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这就形成了我国
自先秦商鞅变法“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建郡县制以来,县级政权的设置一直沿袭至今。“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县级政权既是政权建设的基础,又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