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以凉血化瘀通络为大法的中药制剂(丹芍颗粒Ⅲ号)对未并发肾损害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作用、随访其肾损害的发生情况,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较,以探讨凉血化瘀通络法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未并发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性患儿68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予凉血化瘀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主要组成为:水牛角、生地、赤芍药、紫丹参、鸡血藤、蝉衣、防风、虎杖、生甘草);对照组3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为西替利嗪片、双嘧达莫片(潘生丁片)、VitC片。两组疗程均为12周,并随访观察12周。观察治疗后两组尿常规(主要疗效指标指标为Upro、URB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AG酶、尿GAL酶、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两组肾损害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疾病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8.8%,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为25.7%;对照组为51.5%;随访12周结束时,观察组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为17.1%;对照组为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第24周尿m-Alb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24周尿m-Alb较治疗前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尿m-Alb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随时间效应尿m-Alb变化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尿NAG酶变化在治疗后第4周末、第12周末进行对比P值均小于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随访结束后第24周末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⑤两组间尿GAL酶变化在治疗后第4周末、第12周末及随访结束后第24周末进行对比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可明显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各项症状、体征,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可降低HSP患儿血尿、蛋白尿的发生率;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尿NAG酶的含量,具有良好的肾小球、肾小管保护作用,显示了对肾损害良好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