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学生行为发展的“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学生生活环境的思考也逐渐受到重视。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新的规划,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创建和改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愉快、自在的学习、活动场所,使学生行为正常发展,并能与学校教育目标相辅相成。学生行为发展涵盖了认知、语言、情绪、兴趣、意志、群体、人格、道德等诸项,行为需要空间亦应根据行为的需要进行规划。有资料表明,一个科学、健康的校园环境可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发展及人生观的形成。本文在社会学、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以大学生行为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对各类校园外部空间进行了实地调查、评价和比较研究。在调查了多所大学校园基础上,选择三个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分析,总结出校园外部空间中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以及空间需求,提出了适合我国高校具体情况的校园外部空间设计与改造的可行性建议。最后提出满足校园行为环境的模式语言,以期对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一种相关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