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民中等收入者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理论和为我国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现实而有效的借鉴。本文是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汲取前人研究结果,进行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进一步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关于中等收入者研究的现状、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现状。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原理,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民中等收入者培育研究。首先,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民中等收入者进行了合理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中等收入者的消费状况、社会态度、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和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认为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存在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培育非常必要。在总结农民中等收入者特征与功能以及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基础上,提出了农民中等收入者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新农村建设为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培育提供平台,农民中等收入者是新农村建设依靠的主体,新农村建设与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培育处于同一历史进程中。其次,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中等收入者培育的有利因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即我国本土社会的发展成就:农林牧渔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呈现崭新面貌。和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惠农强农政策: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对农民给予逐年增多的生产补贴。不利因素即不公平的制度: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损害城乡公平,城市偏向的经济制度也不利于乡村的发展;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也是阻碍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中等收入者培育的因素。最后,在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培育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培育路径。即推进城市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城乡公平的制度、公平发展农村教育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措施是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必然会促进农民中等收入者的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