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连接装配式RC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lhong197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预制拼装RC桥墩拼接缝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提高的拼装效率和施工安全性,提出采用现浇UHPC和榫卯混合连接的新型装配式桥墩接头构造,开展了1根整体现浇桥墩(编号ZT-1)、1根灌浆套筒和钢管剪力键混合连接的装配式RC桥墩(编号CFST-1)、2根不同接头位置的现浇UHPC和榫卯混合连接装配式RC桥墩(编号UT-1、UT-2)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结合有限元拓展分析和理论分析,提出了现浇UHPC和榫卯混合连接装配式RC桥墩的恢复力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4根构件破坏模式均为压弯破坏,其中UT-2破坏模式与整体现浇桥墩相同,塑性铰位置发生在墩底,而CFST-1和UT-1发生了塑性铰上移的现象。相比于ZT-1构件,其它构件的水平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指标的试验结果如下:CFST-1构件的水平承载能力提升了14.10%,延性性能下降了13.72%。残余位移下降了66.54%,耗能能力下降了36.81%,刚度退化率下降了1.20%,其滞回曲线“捏缩效应”最为明显;UT-1构件水平承载能力增加了3.52%,延性性能提升了2.11%。残余位移增加了24.13%,耗能能力提升了16.43%;UT-2构件的水平承载能力降低了7.09%,延性性能比ZT-1构件提升了4.55%,极限位移对应的残余位移增加了23.80%,耗能能力提升了44.99%,刚度退化率增加0.84%。(2)利用ABAQUS二次开发插件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第二类榫卯式混合接头预制拼装桥墩(UT-2)开展参数拓展分析,结果表明:长细比、轴压比、主筋配筋率对榫卯式混合接头预制拼装桥墩骨架曲线特征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他因素如体积配箍率、接头参数的影响则较为有限。(3)在桥墩接头参数设计时,本文建议凸榫宽度与桥墩截面之比w/h值最低应满足凸榫截面在拼装施工时的承受桥墩自身重力和其他临时荷载的要求,w/h最高不宜超过0.63;现浇UHPC厚度与墩高之比tu/l值应在满足钢筋焊接长度要求和人工操作空间的前提下,折中在0.075~0.125范围内选取。墩底普通混凝土高度与墩高之比hu/l可在0.1~0.15范围内选取。(4)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榫卯式混合接头预制拼装桥墩恢复力模型各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并对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的卸载刚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卸载刚度拟合公式,建立了榫卯式混合接头预制拼装桥墩骨架曲线模型和恢复力模型。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长细比、轴压比、主筋配筋率的参数条件下,本文建议的骨架曲线模型的变化趋势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本文建议的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能较好的反映构件的抗震受力特点。
其他文献
工程建设中,需要对现有建筑结构体进行测绘,获取楼宇的三维坐标点。工程完成后,对完工建筑进行三维还原,计算机软件模拟测试结构可靠性。大范围结构三维重建时,会面临建筑面积范围大,构建的三维模型精度低、变形严重,导致模型无法被利用的问题。随着对建筑还原技术不断的深入探索,研究者发现三维建图与定位系统替代传统三维扫描技术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工程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三维建图与定位技术常被应用在机器人运动中,目的
随着车辆自组网络(Vehicular Ad-hoc Networks,VANETs)和云计算的发展,衍生出许多针对车辆用户的移动服务。然而,道路条件的变化导致车辆用户对服务的需求也在跟着变化。同时,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直接增加了数据处理的难度。一方面,由于云服务器的数据中心是部署在远离VANETs的地方,大量的数据给云服务器带来了计算压力,因此会存在带宽消耗、延迟、计算成本高、信息安全隐患
智能电网装设了大量的智能设备,它们实时测量电力数据并通过通信网络传输信息。其中,双向通信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它在辅助电网各设备间交互的同时,也给电网带来了信息安全隐患和隐私问题。信息安全是智能电网运行的基础,而认证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一门关键技术,本文研究智能电网环境下智能电表的认证协议,内容如下:(1)对Mahmood等人设计的基于双线性对的智能电表匿名两方认证协议、Wu等人设计的智能电表匿名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厂兴起与建立,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出已经造成严重环境和社会问题;工业中低碳烃主要是通过石油裂解制得,生产过程中会存在多种组分气体,很难得到单一组分气体;水体污染问题也很严峻,尤其是Cr(VI)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传统分离方法存在能耗高、投资大等缺点,因此需要寻找其它高效低廉的方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n Frameworks,MOFs)在解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对基于位置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BS应用的基础是精准位置信息技术,而精准的位置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时的移动定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技术。由于城市复杂的环境,建筑物的遮挡会
为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需加强铁路运输系统的管理,而铁路货车车号的准确记录是实现运输系统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目前铁路列车所携带的电子标签,能够扫描和识别车号,但电子标签存在遗失、复制、假冒、阻塞等隐患,使电子标签不能成为真实可靠的车号识别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以图像识别铁路货车车号为研究目标,来辅助验证电子标签的识别结果。本文基于深度学习,设计一个铁路货车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预处
高速、双向的实时通讯网络是智能电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量的用电数据、电网运行状态信息、电网控制指令都在通讯网络上频繁地传递流通。这些数据使得电力公司能够精细化地分析用户行为模式、电网运行状态,以便优化电网的运行,并且为智能电网提供了诸如实时反馈、动态电价、辅助决策支持、分布式电源接入等功能,保证了电网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行。然而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引入,智能电网也面临着更大的信息安全威胁
随着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无人化飞行工具,大量的无人机涌入市场,无人机的相关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无人机便捷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无人机飞行缺乏有效合理的管制,使得无人机被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应用于违法犯罪领域,引发许多难以预测的暴力违法事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空域安全都将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进行违规飞行无人机的管控和反制已经成
随着二维材料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单一种类的二维材料因自身的短板并不能很好的适用多元化的应用需求,而对不同的二维原子层进行控制堆叠形成异质结构,在显著优化二维材料的光学性能和拓宽其应用领域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本文通过优化后的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生长出二维二硫化钼(MoS2),并在上旋涂通过优化的溶剂热法制备的二维碲化铋(Bi2Te3)纳米片,成功
高熵合金的出现为结构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由于高熵合金特殊的成分、结构与性能,成为当下合金领域的前沿课题。塑性变形是材料加工改性的主要方法,在合金改性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高熵合金领域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各种传统工艺扩展到高熵合金的设计和性能优化中,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冷轧对Al0.5CoCrFeNiSi0.25高熵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