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RIG-I样受体家族RIG-I、MDA5和LGP2信号功能、相互关系和抗病毒作用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t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免疫在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天然免疫RIG-I样受体家族(RLR)在识别病毒感染,诱导宿主干扰素反应,抵御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LR家族包括RIG-I、MDA5和LGP2三个成员。RIG-I和MDA5在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后,通过其信号活性域CARDs向下游传递信号,与同样含有CARD结构域的接头分子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发生同源相互作用,最终激活转录因子IRF3和NF-κB,促进I型干扰素(IFN)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启动干扰素信号级联反应,抵抗病毒的感染。LGP2无信号活性域CARDs,不能向下游传递信号,主要通过调控RIG-I和MDA5活性发挥作用。尽管对人和小鼠RLR有广泛研究,但目前对家畜RLR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分离鉴定了猪RLR家族成员RIG-I、MDA5和LGP2,对其信号功能、相互关系及抗病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1、猪RIG-I样受体RIG-I、MDA5和LGP2功能分析及其抗病毒作用研究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分离出了猪RIG-I样受体成员RIG-I、MDA5和LGP2基因,将基因片段连接至pENTR4-MCS中间载体,再通过LR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分别构建出pRIG-I、pMDA5和pLGP2的pcDNA真核表达质粒。经Western-blotting验证,pRIG-I、pMDA5和pLGP2表达的蛋白大小分别为120 kDa、140kDa 和 80kDa。将 pRIG-I、pMDA5 和 pLGP2 分别转染 HEK293T 细胞,发现pRIG-I、pMDA5均有组成性活性,且pMDA5的信号更强,而pLGP2无信号活性。pRIG-I和pMDA5对不同的双链RNA(dsRNA)和病毒刺激有相似的应答信号活性。CRISPR/Cas9方法制备三种猪RLR敲低的PAM和PK15细胞。在pRIG-I和pMDA5敲低PAM和PK15细胞中,与对照细胞相比,dsRNA类似物低分子量poly I:C刺激和病毒VSV、EMCV感染后诱导表达下游基因IFNp、ISG56、ISG60和IL8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pLGP2虽然无信号活性,但在pLGP2敲低PAM和PK15细胞中,感染或刺激诱导下游基因的转录水平也降低。为进一步确认猪RLR的功能,分别构建pRIG-/-、pMDA5-/-和pLGP2-/-PAM细胞。上述细胞中,低分子量或高分子量polyI:C刺激诱导的IFNβ、ISG56、IL1β、IL8和TNFα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病毒VSV、EMCV、SeV、H9N2、HSV1复制和基因表达均增加,而病毒诱导下游细胞因子IFNβ、ISG56、IL1β、IL8和TNFα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此外,EMCV感染刺激下游转录因子IRF3磷酸化水平和ISG56蛋白表达也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表明:ⅰ pRIG-I和pMDA5能感受识别不同RNA和病毒并激活相似细胞信号,与人和小鼠RIG-I/MDA5的选择性识别不同;ⅱ pRIG-I、pMDA5和pLGP2可能都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ⅲ pLGP2可能对pRIG-I和pMDA5信号有相似的调控作用。分别在PAM和Marc-145细胞中过表达pRIG-I、pMDA5和pLGP2,结果表明猪流感病毒H9N2、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JXA1-R株)在三种RLR过表达细胞中的复制与蛋白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RIG-I和pLGP2在IPEC-J2细胞中过表达也能抑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YC2014株)的复制。这些结果表明,猪的RIG-I样受体具有广泛抗病毒效应,在抵抗猪流行性病毒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猪RIG-I样受体LGP2对RIG-I和MDA5信号的调控作用研究猪的LGP2没有信号活性,但我们发现,在pLGP2转染的PAM细胞中,低分子量poly I:C刺激或VSV病毒感染诱导下游基因IFNβ、ISG60、IL8以及TNFα的转录水平升高,且呈LGP2剂量依赖性,表明pLGP2对pRIG-I/pMDA5信号具有正调控作用。pLGP2敲低细胞(PAM和PK15)以及pLGP2-/-PAM中RNA刺激和病毒感染诱导下游基因表达降低也提示pLGP2对pRIG-I/pMDA5信号的正调控作用。为解析pLGP2对pRIG-I和pMDA5信号的单独调控作用,将pLGP2分别转染pRIG-/-和pMDA5-/-PAM细胞,结果显示病毒VSV感染诱导下游IFNβ和ISG56基因转录水平都升高,证明pLGP2对pRIG-I和pMDA5信号均具有相似的正调控作用。机制层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显示,pLGP2在细胞激活后可以与pRIG-I和pMDA5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我们获得了pRIG-I、pMDA5和pLGP2纯化蛋白;体外RNA结合试验结果显示,pLGP2能够促进pRIG-I 和 pMDA5 与 RNA 配体 poly I:C 的结合。为探究 pLGP2 对 pRIG-I 和 pMDA5调控的活性位点,我们构建了猪LGP2结构域及其缺失体,ATP酶和dsRNA结合缺陷的点突变体。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大部分猪LGP2突变体均表现出组成性活性,尤其是ATP酶活性位点突变体MIIa和MIII以及结构域L1、L2组成性活性尤其明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点突变体MIIa和结构域L1、L2还表现出明显的核定位现象。所有pLGP2突变体在pRIG-/-和pMDA5-/-PAM转染表达,与对照PAM相比,pLGP2突变体组成性活性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pLGP2突变体组成性活性可能与RIG-I和MDA5信号有关。pLGP2全长和MIII点突变体回补pLGP2-/-PAM细胞均可以拯救抗病毒作用和病毒诱导下游IFNp和ISG56转录水平。3、猪RIG-I和MDA5信号结构域CARDs的信号活性及抗病毒功能研究虽然RIG-I和MDA5有类似的分子结构,但它们的激活机制稍有不同。猪RIG-I和MDA5N端信号活性域串联CARD(CARDs)的氨基酸同源率非常低,不到20%。因此我们想知道猪RIG-I和MDA5的CARDs在信号活化和抗病毒功能方面是否有差异。我们分离表达了猪RIG-I和MDA5的CARDs,其蛋白分子量在30 kDa左右,且MDA5的CARDs明显比RIG-I的CARDs分子量大。由于二者的CARDs均为200氨基酸,所以猪RIG-I和MDA5的CARDs可能存在不同的翻译后修饰。分别将猪RIG-I和MDA5的CARDs转染PAM细胞发现,猪RIG-I和MDA5的CARDs均有组成性活性,且比相应全长组成性活性更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猪RIG-I和MDA5的CARDs均有核定位现象,这可能是其组成性活性更高的一个原因。猪MDA5 CARDs信号活性显著高于猪RIG-I CARDs,这与猪全长MDA5的信号活性高于RIG-I结果相一致。在抗病毒试验中,猪RIG-I和MDA5的CARDs表现出了相似的广谱抗病毒活性,不仅能显著抑制VSV、EMCV、SeV和流感病毒H9N2、H1N1系列RNA病毒的复制,还能抵抗HSV1 DNA病毒的感染。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pMDA5 CARDs在调节下游差异表达基因方面比pRIG-I CARDs表现出更高活性。PAM细胞过表达pMDA5 CARDs,诱导下游有511个上调和240个下调基因,而pRIG-I CARDs仅诱导了 266个上调和33个下调基因。这一结果与pMDA5 CARDs具有更高的信号活性相一致。但在H9N2病毒感染时,两种CARDs诱导相似数量的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与两者相似抗病毒作用一致。这些结果表明,猪RIG-I和MDA5的CARDs在信号活性与抗病毒功能方面既有不同,也有相似。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以及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稻谷部分副产物的饲料营养价值和在鹅饲粮中的应用,并重点研究了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的促生长机制,以期为稻谷副产物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仔鹅饲粮中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米糠粕的营养成分,通过代谢试验(强饲法)测定了米糠粕的鹅代谢能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结合28~70日龄肉用仔鹅的
目的了解糖尿病(DM)、高血压(HTN)人群相关心血管疾病(CVD)流行现状及与CVD的关系,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M-HTN)人群相关CVD的影响因素,探究此类人群CVD发病风险及血压与CVD的关系,为DM-HTN人群预防CVD的发生提供干预指导。方法本研究涉及两部分,第一部分横断面研究基于2011年6月-2013年12月金昌队列基线DM、HTN不同患病类型的人群,描述各组人群及CVD患病情况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成为热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工作重点在于测定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所以,开发简单、快速、准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食品基体复杂且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低,在测定前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磁性固相萃取是一种具有分离时间短、操作简单、萃取效率高等优点的预处理技术,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影响磁性固相萃取的诸多因素中,磁性固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极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常被水产养殖业用来预防和控制多种疾病如真菌病、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等,或者用于水产品的长途运输或存放的保鲜,保证水产品的存活率。而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LMG)能长期残留在动物组织肾脏、皮下脂肪、肌肉、肝和血液中,人类食用后,会通过蓄积中毒,导致人致癌等毒副作用,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但由于孔雀石绿价格低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强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全球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鸽源新城疫病毒,也称为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type 1,PPMV-1),是鸡源NDV在鸽体内适应后形成的变异株,遍布世界各地,给养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PMV-1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之
背景: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且两种疾病互为因果,共存甚至可相互恶化疾病进程,增加两种疾病的不良结局,加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NAFLD的病理过程是动态可逆的,因此寻找影响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危险因素,对T2DM及NAFLD的预防及转归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探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食品的种类、形式以及来源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社会上对于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控制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相关要求与标准也愈发严格,这就意味着建立先进、有效、灵敏、便捷的食品分析方法对监督食品生产、促进食品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食品种类繁多、样品基质复杂且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存在众多影响因素,使得食品分析通常面临很大的挑战。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CE-LIF)结合了CE
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是一个复杂且可塑的发育过程,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学,医学和畜牧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性别决定的机制不仅对于理解生物的发育和分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经济动物的生产效率。尤其是鸡的性别与生产力关系极大,在家禽生产中,商品蛋禽中雌禽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禽;而在肉禽生产中,雄禽生长快,产肉多,饲料报酬均显著地高于雌禽。因此如果能够有效的控制鸡的性别,能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饲料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目前研究较多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其中芽孢杆菌距其发现已有100多年历史,有大量的科研数据证实芽孢杆菌的使用效果,而芽孢杆菌中巨大芽孢杆菌因具有抗逆性强、耐高温、易贮存等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作为芽孢杆菌属,是一种可以产生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
鸡白痢(Pullorumdisease)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病原为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Pullorum,Salmonella Pullorum),具有宿主专嗜性,可引起雏鸡的急性败血症;也可以感染成年鸡,常导致母鸡产蛋减少,体重下降,或导致孵化率和出雏率明显下降,该病原菌亦可垂直传播给子代。鸡白痢沙门菌作为兼性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