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境与能源的问题引发了对"生态"的思考,这在建筑学中也不例外.有人曾预测,"生态建筑学"将是21世纪的"建筑学".在生态建筑的思想风靡全球的同时,生态建筑的实践也使人们从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与能源的问题引发了对"生态"的思考,这在建筑学中也不例外.有人曾预测,"生态建筑学"将是21世纪的"建筑学".在生态建筑的思想风靡全球的同时,生态建筑的实践也使人们从理想迈向现实.而同时,生态建筑的理想与现实的衔接问题也成为了建筑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生态建筑的现实、实质与理论基础(生态学)的分析,提出了生态建筑概念的"绝对性"与生态建筑实践的"相对性"概念,并认为"绝对性"是生态建筑的理想,"相对性"是生态建筑的现实,同时提出对生态建筑的评价应建立在目的层面上而不是手段层面上.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对香格里拉县(中甸)的环境与生态要素的分析,重点对香格里拉县高山植物园办公楼的设计理念进行了生态节能方面的分析研究,并再次证实了生态建筑实践的"相对性"概念.香格里拉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这正是办公楼在能源利用方面重点分析的对象.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适当地加大南向开窗面积(充分利用太阳能)比减小窗户以防止热损失更有利于节约能源.生态建筑应该是"积极利用"和"有效防止"的合理结合.本文最后对香格里拉县的生态建筑设计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
其他文献
今天,生态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但与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相比,国际上居住建筑生态化技术的发展仍显得十分缓慢,即使是在当今的发达国家,建筑师的目光都集中在高投资的大型项目上
该文从城市道路网规划的角度出发,以河流和道路为线索,首先通过研究江南水网地区中小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及江南传统交通空间的特征从历史中归纳出江南水网地区道路网建设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和一些大型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道路的尺度日趋增大,原有的关于城市空间尺度的理论无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者对城市道路的尺度做出新
互联网信息化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技术支持推动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变革,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对学习空间提出了新要
该论文立足于国内大学城规划建设的实践与中国的具体国情,从深刻剖析大学城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开始,整合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中国
该文以东莞长安镇锦厦村作为研究和实证对象,论述小城镇农民旧村的改造规划.该文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关于小城镇农民旧村的研究.首先,对小城镇农民旧村与大城市农民旧
本论文是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研究项目课题——《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理论及其模式研究》的一部分。 河曲城镇中心空间是山西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
上世纪80年代,西柏林为了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同时也为了讨论柏林城市和住宅建筑上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柏林举办了著名的“国际建筑展览会”(Internationale Bauausstellung,德语
传统的城市规划分析方法比较注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足.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在中国规划界逐步推广和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规划界开始得到应用
本文基于对梯度转移和反梯度推移理论的分析,提出欠发达地区不应只按照生产力转移的梯次被动的承接发达地区外溢的技术和产业,而应抓住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契机,积极培育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