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空间政治解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与政治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中村违法建设现象正好为考察这种内在的联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同时,对城中村违法建设问题的研究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论文将当前实践中出现的两大类城中村违法建设现象(违法建筑和集体土地房地产)抽象为一种占用空间的行动,并从空间的政治性与政治的空间性这两个方面梳理了空间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基于此,论文从“空间权力”、“空间权利”和“空间反抗”这三个层面建构了城中村违法建设问题的分析框架。其中,“空间权力”和“空间权利”这两个层面考察的是城中村违法建设行动所面临的结构性制约,也即解释城中村违法建设的成因机制和行动逻辑;而“空间反抗”关注的则是主体能动性的展现策略,也即对城中村违法建设这种占用空间的行动进行理论层面的解读。 在“空间权力”层面,论文考察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空间上的渗透状况。研究发现,1949年以后,通过集体土地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建立,国家权力全面渗透到了乡村空间上;1978年以来,尽管国家权力开始在乡村地域上部分退却,但依然保持着强劲的渗透能力,正是乡村地域上的国家权力运作潜藏着空间反抗行动的逻辑必然性。同时研究也证实,空间既是国家权力运作的基础,也是国家权力运作的一种技术与策略。 在“空间权利”层面,论文分析了城中村失地农民和村集体空间权利贫困的制度成因,并考察了在权利贫困的局面下,利益主体认同政治的建构状况,以此洞察其可能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正是基于对权利贫凼的反抗性认同的建构,激发了各种擅自占用、出让和转让城中村集体土地资源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违法建设行为。 在“空间反抗”层面,论文阐述了为什么可以将城中村违法建设行为看成是一种反抗国家治理的空间策略。研究发现,空间在社会关系的建构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与能动的渐能,而且,空间的这种能动作用在城中村违法建设实践中也有着很好的体现。从空间能动性的角度来看,从城中村的形成到城中村违法建设行为的产生,这并不是一个连续的空间过程,而是一个从空间知识向空间行动跃升与转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知识的空间能动作用转变成了实践中的颠覆潜能。至此,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空间的能动性及其展现策略,从而廓清了国内长期以来关于空间的本体作用所存在的一些消极的认识。 最后,论文从国家的空间权力制约和城中村失地农民以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空间权利保障这两个方面入手,在宏观层面提出了解决城中村违法建设问题的结构性对策。
其他文献
本文从景观、生态、经济三个角度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本质要求,针对天山南麓绿洲演化规律及本区主要城市城市特点及主要矛盾,提出了本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
本文试图站在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权力关系的视点观察城市空间的演进。   文章以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为基础拓展了对权力关系的微观化进程
园林建筑小品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于生活,但在现今社会中,却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盲目抄袭,使城市的失去特色。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域由人作为主要活动
学位
广场是最普遍的城市开放空间和社会活动场所,而地标物广场是其中一种重要类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标物广场的建设已经成为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关注热点。地标物和界面作为广场的重
在中国,生态问题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逐步展现。由于城市现代化的快速进展,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已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现今,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比起欧美国家更加明显
本课题是湖北省建设科技研究项目,同时也是“长江中部地区古城镇的调查与研究”(武汉理工大学与日本神奈川大学合作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湖北谷城老街历史地段历
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常见的屋顶形式,这一形式的广泛应用最初是因其具有结构稳定、气候适应性强等多方面的优势。后来,在建筑坡屋顶长期的发展中,坡屋顶的形态发生了一系列演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财富增长迅速,社会对于个人财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2007年《物权法》出台后,社会对于私人财产的关注度达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一直以来都满足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需求,保护着人类免受风吹雨打。但是,建筑活动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行为,又制造出很大的环境污染物,同时也消耗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国内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都承受着保护与更新的双重压力,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历史文化资源被破坏、城市文脉被切断等问题,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