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六弟子散文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aol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门六弟子系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六位北宋文学家。他们自北宋熙宁年间陆续集于苏门,开始师友之间的文学交游,形成了北宋中后期文坛的一个重要的文人创作群体。苏轼主盟文坛,将传承文章事业的希望和责任托付与苏门六弟子,六弟子也不负所托,以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散文创作,丰富和发展了古文艺术传统,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六弟子与苏轼的师承关系对他们的人生走向和创作生涯构成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共历北宋党争风波,共处人生忧患,共同铸就了有如精金美玉的君子人格。而在散文理论和创作上多有建树和创获。苏门风气自由平等,师友之间交游唱和,彼此尊重,相互批评。苏轼不要求弟子与自己观点一致,弟子对苏轼的文论和文风也有所批评和反拨,各尽其才,形成了多元共存的丰富多样的散文创作景象。以下就本文研究内容作简要说明。引言部分说明课题研究的动因和背景。第一章主要论述六弟子与苏轼师承关系的建立,辨析“弟子”之名的由来。并以苏轼为参照,概论苏轼散文的创作特色和他对六弟子的期望。文章简要说明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廌与苏轼订交的过程。苏轼宗主文坛,秉承了欧阳修赋予他的传承文道的责任。苏轼发现并培养六弟子作为他在文坛的接班人,对他们寄予厚望,延续斯文之道。六弟子对苏轼推崇备至,师道在他们的言行中贯彻始终。师承关系对六弟子的文学人生构成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为散文创作上的提携促进、人生经历中的患难与共和人格精神上的修养粹炼,对于他们在人格精神上的自我完成和散文创作上的圆融精进大有助益。第二章主要论述六弟子的文论观点,辨析六弟子与苏轼文论的异同,以见六弟子对苏轼文论的承变关系。并梳理六弟子文论中对散文艺术要素的认知,阐述其文论中体现的文统观和散文史观,以见他们对古代散文理论的贡献。六弟子的文论中,对于散文艺术构成要素中的理、气、辞、法、情、意、韵、体,等等概念范畴多有论述,代表北宋中后期主流文人对散文艺术构成要素的认知。对于散文创作传统,六弟了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学习借鉴和取舍扬弃。在他们的文论中,多有讨论取法前人创作的问题,有的还形成了比较明晰的文统观和散文史观。他们的文论观点对于古典散文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发展,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第三章主要论述六弟子的散文创作,并纵向比较他们对苏轼文风的继承和扬弃,横向比较六弟子之间的文风异同,以见各人创作风格与特色。苏门文风的特质即在多元和自由。苏门六弟子的文风共性,从内在思想看,都有固本守道的一面。从外在表现看,自然平易中寓奇变,庶几可概括之。第四章论述六弟子的散文创作与北宋古文运动的关系,阐明他们对古文艺术的丰富与发展,以及创作局限。并对六弟子在北宋古文运动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历史地位给予恰当的评价。余论部分说明六弟子以其散文创作成就,完成了苏轼对他们的嘱托。并就有待深入探讨的研究内容作出相关说明。
其他文献
在如何对待科学的问题上,苏珊·哈克(以下简称"哈克")采取了"温和实在论"的立场。哈克对科学的"审度"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尊崇主义"和"新犬儒主义"所进行的批判的基础上的。"既
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视域下以德育为出发点,论证了德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内涵,指出德育仍然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践行教育使命有赖于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
目的:探讨孕早期孕酮(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β-HCG)的测定在胚胎预后与产后出血预测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妊娠7~11周均表现有停经、
《全宋文》是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时二十年编纂完成的,是我国迄今己经出版的规模最大的文章总集。它将有宋一代三百二十年间所有单篇文章汇成一编,内容涉及宋代政治、
治生,即谋生。本文所言治生指获取物质财富的所有活动。人类劳动最首要的意义一直是:它是谋生的手段。读书、科举、做官、入幕、坐馆,皆是首要为谋生。文人治生与文学、学术
本文以1910年代中国叙事文本中的西方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文学作者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期中如何言说和解读西方形象,以及该文学活动中贯穿的运思方式、文化心理与话
在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人们对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开始了更深入的思考,并在对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讨更好、更能守护人类社会长远未来的发展方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在敦煌遺書中保存著一批自稱“曲子”或“雜曲子”的歌辭作品,這些歌辭連同那些體制相同但末標“曲子”之名的作品,共分布在53個寫本之中。本文以这些寫本以及寫本上的曲子辭作
本文首先对3DMAX制作中建模的概念和参数以及修正等进行介绍,对建模技巧进行分析和运用,包括内置模型建模、二维线条建模、挤压建模、车削建模、放样建模、复合物体建模以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