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门六弟子系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六位北宋文学家。他们自北宋熙宁年间陆续集于苏门,开始师友之间的文学交游,形成了北宋中后期文坛的一个重要的文人创作群体。苏轼主盟文坛,将传承文章事业的希望和责任托付与苏门六弟子,六弟子也不负所托,以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散文创作,丰富和发展了古文艺术传统,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六弟子与苏轼的师承关系对他们的人生走向和创作生涯构成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共历北宋党争风波,共处人生忧患,共同铸就了有如精金美玉的君子人格。而在散文理论和创作上多有建树和创获。苏门风气自由平等,师友之间交游唱和,彼此尊重,相互批评。苏轼不要求弟子与自己观点一致,弟子对苏轼的文论和文风也有所批评和反拨,各尽其才,形成了多元共存的丰富多样的散文创作景象。以下就本文研究内容作简要说明。引言部分说明课题研究的动因和背景。第一章主要论述六弟子与苏轼师承关系的建立,辨析“弟子”之名的由来。并以苏轼为参照,概论苏轼散文的创作特色和他对六弟子的期望。文章简要说明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廌与苏轼订交的过程。苏轼宗主文坛,秉承了欧阳修赋予他的传承文道的责任。苏轼发现并培养六弟子作为他在文坛的接班人,对他们寄予厚望,延续斯文之道。六弟子对苏轼推崇备至,师道在他们的言行中贯彻始终。师承关系对六弟子的文学人生构成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为散文创作上的提携促进、人生经历中的患难与共和人格精神上的修养粹炼,对于他们在人格精神上的自我完成和散文创作上的圆融精进大有助益。第二章主要论述六弟子的文论观点,辨析六弟子与苏轼文论的异同,以见六弟子对苏轼文论的承变关系。并梳理六弟子文论中对散文艺术要素的认知,阐述其文论中体现的文统观和散文史观,以见他们对古代散文理论的贡献。六弟子的文论中,对于散文艺术构成要素中的理、气、辞、法、情、意、韵、体,等等概念范畴多有论述,代表北宋中后期主流文人对散文艺术构成要素的认知。对于散文创作传统,六弟了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学习借鉴和取舍扬弃。在他们的文论中,多有讨论取法前人创作的问题,有的还形成了比较明晰的文统观和散文史观。他们的文论观点对于古典散文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发展,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第三章主要论述六弟子的散文创作,并纵向比较他们对苏轼文风的继承和扬弃,横向比较六弟子之间的文风异同,以见各人创作风格与特色。苏门文风的特质即在多元和自由。苏门六弟子的文风共性,从内在思想看,都有固本守道的一面。从外在表现看,自然平易中寓奇变,庶几可概括之。第四章论述六弟子的散文创作与北宋古文运动的关系,阐明他们对古文艺术的丰富与发展,以及创作局限。并对六弟子在北宋古文运动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历史地位给予恰当的评价。余论部分说明六弟子以其散文创作成就,完成了苏轼对他们的嘱托。并就有待深入探讨的研究内容作出相关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