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企业并购战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并购活动在国内外又一次掀起了高潮。在各国的政治和经济中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力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发展战略及实施都将关系着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近年我国电力企业并购活动的交易数量和规模都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但从并购历史来看,失败的并购很普遍,而成功的并购取决于把并购作为企业成长路径的态度。为避免我国电力企业的盲目并购,本文通过运用并购和并购战略决策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电力企业并购现状和通过对国电大渡河公司的并购战略的案例研究,比较分析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并购战略,得出我国电力企业关于确定并购目的、选择目标企业的并购战略的建议和结论,为我国电力企业走好成功并购的第一步提供借鉴。第一章为导论。在此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整篇论文的研究框架和思路进行了梳理,介绍了论文研究的分析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该部分主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并购战略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通过对历史上五次并购浪潮的回顾,提出了本文对并购战略的认识和搭建了并购战略不同维度的理论框架,以此作为本文进行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我国电力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并购是企业实现外部扩张战略的重要方式,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一脉相承,研究企业的并购战略,就要研究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和市场结构等外部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企业发展战略。该部分对我国的电力企业现状和电力市场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典型的并购案例,归纳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并购的外部环境,以明确我国电力企业的并购目的和方向。第四章是案例研究部分。通过对国电大渡河公司收购四川革什扎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并购动机、并购能力、并购边界、并购方向、并购绩效的演绎分析研究,一方面验证了关于并购战略的理论在电力企业实施并购活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并购战略理论与我国电力企业并购实践相悖之处,并据此得出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下的并购战略理论的建议。第五章为国外电力企业并购的启示。我国电力企业并购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放眼国外发达国家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并购趋势,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并购目标和方向确定起到了重要启示的作用。第六章结论和展望。在此是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结论,并对论文的不足和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从不同维度制定并购战略,为减少我国电力企业的盲目并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通过对我国目前电力企业并购战略的研究,揭示了理论与实际相悖之处,同时也为将来我国电力企业的并购战略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建议。由于并购交易具有绝对复杂性,而本文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导致了本文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其他文献
电信重组、3G牌照发放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迎来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网络融合、业务融合、IP化是趋势,各运营商之间业务互相渗透,提供的业务类别日趋一致,
新闻作品《鹿泉GDP增长率排名倒数,反获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第一》,获得第24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消息三等奖。本文以此新闻为案例,探讨如何捕捉'新闻中的新闻&
本论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地质资料与分析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喀什北地区白垩系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及层序—岩相古地
本研究以Snyder的希望理论为基础,编制大学生希望问卷。问卷包括一般希望、学业希望、家庭希望、休闲希望和爱情希望五个维度,共28题,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企业管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如管理还比较粗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还较低,特别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面对新的任务和要
浙江是专业市场大省,全国30强专业市场浙江就拥有18个。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浙江大市场都是成功的。其中曾经名噪一时、号称“东方第一大纽扣市场”的桥头纽扣城,如今就已难再
移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为了强化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并完善读者全渠道无缝体验。首先是布局全渠道,通过全渠道找到目标消费人群;其次是提升读者的消费体验,通过5A消
1876年,芜湖开埠通商,在芜湖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安徽全省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芜湖自此向着近代化工商业城市迈进,周边乡村社会的新陈代谢也在不断进行,从而引发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其他相关国际机构与组织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应用于桥梁工程,已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历程,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在实际工程中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两者连接的优化组合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