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不断提升,加之近几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由于食品安全对民众的生产生活甚至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对消费者还是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食品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已有的哑铃型食品供应链、T型食品供应链、对称型食品供应链和混合型食品供应链等四种食品供应链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食品供应链的细致分析,提出了包含种植/养殖环节、加工环节、物流环节和餐饮/销售环节等四个环节的全程食品供应链模型,便于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根据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缘由,分析了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因素,以便重点加强监测。其次,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多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监管方法和手段。本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结合当前我国食品生产的现状,分析得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的五个需求要素:食品安全监管主体、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库和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技术支撑,由此设计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提出了八个应用系统: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可追溯系统、信息共享系统、种植/养殖监管系统、食品加工监管系统、食品物流监管系统和餐饮/销售监管系统,形成了一个集成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最后以天津市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和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为例,分析了基于全程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天津市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实现了从蔬菜种植开始,经过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的全程信息记录,可以对蔬菜进行正向跟踪与逆向溯源,为蔬菜经营者和政府提供监管的信息支持。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RFID技术贯穿食品供应链始终,实现了各环节之间食品信息准确有效的传递,特别是在冷藏运输环节,运输车辆集成了温度检测技术、GPS、电子地图和无线传输技术,达到了对冷藏运输车的实时监控要求。两个案例的成功应用验证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为全国范围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