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隧道洞口段围岩冻融过程与保温材料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分布面积约占到国土面积的20%和55%,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下,越来越多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作为高寒高海拔地区常见建筑物之一,隧道开挖后由于隧道内季节性变化气温与隧道衬砌结构发生热交换,导致其周边围岩与衬砌结构的温度场、水分场以及应力场发生改变。对于冻土(岩)体这类特殊介质岩土体材料而言,其物理力学性质与水分含量、温度等因素紧密相关,因此,一旦周边围岩的温度场和水分场发生改变,其受力特征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对于季节冻土区隧道而言,在冬季,隧道内气温逐渐下降,衬砌结构和围岩体由于热交换作用,同样温度也会逐渐下降,一旦低于冻结温度,围岩体就会发生冻胀变形以及水分迁移,进而诱发衬砌结构的变形,一旦超过其抗拉强度,混凝土衬砌结构会开裂甚至破坏,同时伴随隧道渗漏水、挂冰等冻害,严重影响隧道的安全运营和行车安全。通过对寒区隧道的调研发现,隧道开挖后的冻害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开展寒区隧道冻害机理与防治措施相关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阿尔金山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为掌握隧道工程区气象条件以及隧道内部气温数据,在工程区布设气象站点一套并在隧道内布设气温传感器若干。根据阿尔金山公路隧道设计、地勘报告以及现场监测气象等资料,建立了考虑隧道衬砌结构损伤以及围岩体冻融滞后现象的耦合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保温层厚度、不同保温材料下的围岩体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规律,并对常见的寒区隧道保温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利用等效室内实验冻融损伤模型,将室内实验条件与现场实际条件联系起来,得出了衬砌损伤条件下,运营期内隧道衬砌结构应力场的分布,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阿尔金山公路隧道洞口段架设气象站和气温传感器,从其监测结果可以发现,阿尔金山隧道洞口段空气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基本呈正弦函数分布,且随着进深的增加,其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幅值逐渐降低,说明了洞外气温对隧道内部空气温度的影响随着隧道进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至1500 m进深时,隧道内年平均气温和幅值都基本处于一恒定值,表明随进深继续增加,其年平均气温和幅值都不在发生显著的季节变化。说明阿尔金山隧道进深1500 m处时,隧道内部温度场不再受洞外季节性变化气温的影响。(2)在不同保温层铺设方式下,隧道洞口段围岩体冻融情况不同。无保温措施(WTTIL)下,围岩体冻融最为严重,J1截面(距离洞口5m)最大冻结深度为1.6 m。三种铺设方式即保温层铺设在隧道二衬内表面(SSL)、保温层铺设在隧道二衬与初衬之间(BPSL)以及结合两者的双层铺设(DTIL)下,隧道拱脚以上部分冻融情况基本相同,在5 cm保温材料保护下,围岩体基本不经历季节冻融过程。然而在隧道拱脚以下,SSL铺设方式冻融最为严重,DTIL铺设方式次之,BPSL铺设方式冻结深度最小,说明了四种铺设方式中,BPSL铺设方式为最佳铺设方式,但考虑到施工后保温层的磨损以及运营期的更换等因素,SSL铺设方式应为最优铺设方式。在SSL铺设方式下,随着隧道铺设的保温层厚度增加,围岩体最大冻结深度逐渐减小,其中当铺设的保温层厚度为0 cm时,围岩体最大冻结深度约为1.6m,并且当铺设的保温层厚度达到5 cm时,隧道拱脚以上的部分围岩体最大冻结深度接近0 m,然而拱脚以下的部分仍存在较厚的围岩体发生季节冻融现象。因此,对于SSL铺设方式下,隧道拱脚以下的部分需要进行主动防寒措施的铺设。(3)对隧道断面典型位置处的最大冻结深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保温层厚度为0 cm时,拱顶(A1)点处的冻结深度最大可达1.64 m;拱腰(B1)由于离拱脚处较近,其冻结深度受到隧道断面形状影响略小于A1点处冻结深度;并且由于采用SSL方式,拱脚以下未铺设保温层材料,因此在仰拱(C1)点处冻结深度不受保温层厚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A1点处的冻结深度变化要远大于B1点处,主要是因为B1点处于拱脚附近,并且拱脚以下未铺设保温层,因此B1点处冻结深度受保温层厚度的影响要小于A1点处。(4)通过对季节性冻土区隧道工程常见的七种保温材料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硬质聚氨酯材料在保温效果上要远优于其他六种保温材料(膨胀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福利凯保温板、酚醛泡沫塑料、硬质聚氯乙烯泡沫塑料、岩棉和干法硅酸铝纤维材料),并且通过对七种保温材料SSL铺设方式下衬砌结构最低温度与保温层厚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拟合,七种材料能保证隧道衬砌结构免受冻害的最小厚度依次为3.5,8.1,4.7,5.3,7.7,9.1和6.9 cm。结合工程管理上的绩效指数工具PI,对以上七种材料进行了分析对比,在考察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抗压强度、市场价格以及最小铺设厚度四种因素时,如果不考虑市场价格,硬质聚氨酯材料为寒区隧道保温材料最优选择,然而在综合考虑即亦考虑市场价格时,干法硅酸铝纤维材料则为更优的选择。(5)数值结果表明,在运营第一年,WTTIL和SSL保温铺设方式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应力分布基本一致,当铺设方案为SSL时,在初期衬砌结构上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拱脚和边墙附近,并且其最大值为0.16 MPa,然而铺设方案为WTTIL时,在初期衬砌结构上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拱脚附近,并且其最大值为0.22 MPa,其数值上要大于当铺设方案为SSL时的拱脚处拉应力。在运营期第五年,其应力分布结果在两种铺设方式下存在显著差异。两种铺设方案下,初期衬砌结构的受力最大位置也不相同,主要是因为SSL铺设方案为仅在坡脚上部铺设5 cm厚保温材料,因此,造成了隧道拱脚上下部分的温度场分布不均,进而影响了其衬砌结构的应力场分布。
其他文献
海洋环境中服役的工程机械运动零部件,在海水作用下往往受到腐蚀与摩擦磨损的交互作用,导致材料过早失效,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危及安全。氮化物涂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刀具、模具等各个领域,也有望为海洋海工装备零部件提供优异的抗腐蚀磨损防护作用。本文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表面制备高通量CrAlN涂层、CrN/CrAlN多层涂层、不同调制比CrN/CrAlSiN多层涂层。采用扫
在各行各业中,安全管理都是重中之重,其工作成效直接决定企业或者项目的安全状况。建筑行业,尤其是地铁项目施工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其中地铁车站施工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相比于其他建筑行业更易引发安全事故。根据统计分析2002年至2017年期间我国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其中地铁车站施工安全事故比例约占整个地铁施工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在我国大力发展地铁工程建设的同时,如何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
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的主要精密部件之一。滚动轴承作为公差和尺寸非常精确的零件,其质量往往决定了旋转机构的操作性和设备的可靠性。由于轴承的特殊运行工况,如高速和循环载荷等,轴承滚道表面和滚动体上往往会产生局部缺陷。由缺陷引起的异常振动将影响轴承的运行,甚至造成旋转机械的损坏。因此,有必要建立局部缺陷轴承的动态模型,研究系统(外圈、球、内圈、保持架)对缺陷演变的动态响应,能够为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提供理论指
我国西北部经济建设发展中,高速铁路的建设尤为重要,而西北部地区大多属于季节冻土区,土体经常发生冻胀,路基冻害问题严重,既有线路路基稳定性较差,达不到列车提速要求,严重阻碍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了保证季节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冻胀问题以及路基冻害整治技术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结合兰新铁路西段路基改造工程,通过对实体试验段路基冻害的相关监测数据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路基温度场以及冻害整治
主震发生过后通常短期内会有大量的余震发生,余震会对结构造成二次损伤。目前在工程应用领域,国内外在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上虽然考虑了大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但对大震发生过后余震对结构造成的二次损伤问题考虑较少。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桥梁损伤研究中,大多研究的是单一强余震对结构造成的损伤增量,对主余震序列下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较少。因此,分析连续梁桥在主余震作用下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易损性和危险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
301L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冷加工成型工艺性和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轨道车辆车体材料。为满足轻量化、节约成本和延长服役寿命的要求,从合金化的角度优化冷轧态301L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并研究主要合金元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评价301L不锈钢在实际服役环境下的表面耐蚀性能,对于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铝热法研究Ni、N、Mn三种主要合金元素对301L不锈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力矩限制器是大型飞机高升力系统翼面作动线路上的重要机械传动装置,当飞机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飞行时,襟翼作动线系上的杆系组件有可能因作动线系发生卡阻故障受到很大的冲击载荷,导致PDU传递给下游襟翼作动线路上的载荷超过杆系组件的强度设计值,进而使系统和飞机结构受到损坏,无法完成飞机襟翼的收放任务。本文旨在提高襟翼杆系组件的适应能力,当襟翼作动线系发生卡阻故障时,在襟翼作动线路上起过载保护作用的力矩限制器
管道式Savonius水轮发电机组是一种新兴液体余压回收装置,在城市给排水、石油化工、海水淡化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该类装置的成功应用案例在国外屡见不鲜,但国内鲜见报道。开展Savonius水轮机的基础与工程应用研究,对促进节能减排、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管道式Savonius水轮机存在内部能量转换机理不清,缺乏设计理论与方法等问题。基于此,课题开展了Savonius转轮
科技兴国,航空业对零部件制造精度和产品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航空零件既要保证强度和结构稳定的要求,同时也追求质量小的原则,因而薄壁件得到了航空制造业的青睐。薄壁件形状复杂,在加工中整体材料去除量大,受切削力和热、摩擦、残余应力、加工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易出现加工变形,这始终困扰着精密制造业。为了推动航天业发展,亟待找到减小和抑制薄壁件加工变形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航空薄壁框类零件,采用仿真和试验结合法找
由于涡旋压缩机重量轻,结构简单,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低,运行可靠性以及容积效率高等优点,在制冷,空调和气体压缩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某些特殊场合(例如食品加工、制冷,纺织加工,医疗设备等其他领域)必须使用无油的纯净气体。针对目前涡旋压缩机的研究现状,设计和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无油空气涡旋压缩机样机。在设计和优化阶段,深入研究了涡旋压缩机的几何模型和热力学模型,对涡旋压缩机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