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为真菌传杆状病毒属(genus Furovirus)的一个新成员,通常与大麦黄花叶病毒属(genus Bymovirus)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WYMV)复合侵染,引起我国山东胶东冬小麦地区发生严重的田间病害。该病毒由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 L.)传播,此菌在土壤中广泛分布,且抗逆性强,很难用化学药剂防治,而在生产上抗CWMV的小麦品种缺乏,急需进行抗病新种质的创新。研究CWMV致病机理,不仅为抗病种质资源的创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丰富相关植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本研究主要内容分两部分:(1)构建CWMV侵染性cDNA克隆;(2)对CWMV RNA1编码的37K蛋白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已报道的CWMVRNA1和RNA2序列(登录号:AJ271838和AJ271839)分段设计序列引物,扩增了CWMVRNA1和RNA2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拼接,对拼接产物进行亚克隆,获得CWMV全长cDNA克隆。以获得的克隆质粒为模板,线性化后,利用T7RNA聚合酶进行体外转录,体外转录产物摩擦接种烟草和小麦,17℃培养,Western blot未能检测到接种的烟草或小麦植株中CWMV外壳蛋白的表达。体外转录物转染拟南芥原生质体后,17℃培养,在原生质体内可检测到微量外壳蛋白的积累,表明此侵染性克隆具有活性,但效率较差,有待于摸索条件进一步提高其侵染活力。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融合表达系统,对CWMVRNA1编码的37K基因进行融合表达,得到预期大小的蛋白条带。对37K包涵体蛋白进行了纯化,并免疫苏格兰大白兔制备了抗血清。ELISA检测感病小麦叶片表明,此抗血清可以用于检测感病的小麦和在烟草叶片中此蛋白的表达。瞬时表达运动缺陷型PVX载体(含p19)与构建的CWMV编码的CP、19K CRP、37K3个基因共浸润农杆菌,共聚焦和长波紫外观察只有37K能够互补运动缺陷型PVX的运动功能,并在多个细胞间运动。含35S:37K载体的农杆菌与含35S:eGFP农杆菌高倍稀释后共浸润本氏烟,发现37K能与胞间连丝(PD)作用增大胞间连丝孔径限制(SEL)。将eGFP融合37K的N端和C端,高倍稀释后,在烟草表皮细胞内进行细胞间运动。通过亚细胞定位发现37K主要定位在细胞壁边缘,并形成不规则的运动聚集体颗粒,与TMV30K和胞间连丝定位蛋白(PDLP1a)分别共定位发现37K定位在PD,质壁分离后细胞边缘的绿色荧光斑点始终留在细胞壁,而荧光聚集体颗粒在收缩细胞膜的牵引下做无规则移动,可能与细胞内膜有关,通过提取表达37K的细胞膜蛋白,进而证实聚集体为37K细胞内膜蛋白。这些实验表明,37K蛋白的定位与细胞壁和细胞膜相关。37K融合蛋白(37K:eGFP或eGFP:37K)用布雷菲尔德菌素A(BFA)、微丝抑制剂(LatB)化学试剂处理,并与无标签的Sar1[H74L]以及带尾巴的Ⅷ-1和Ⅺ-F两种肌球蛋白共表达表明,37K利用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分泌途径和肌动球蛋白动力系统定位和运输到胞间连丝。CWMV37K为包含两个跨膜结构域的膜蛋白,根据跨膜区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缺失掉不同的跨膜区、非跨膜区以及点突变跨膜区等一系列突变体,结果表明37K包含两个跨膜结构域的N端和C端对于互补运动缺陷型PVX进行细胞间转运都是必须的。缺失任何一个跨膜结构域导致丧失胞间连丝定位的能力,最终定位到内质网上。而同时缺失两个跨膜结构域时,导致蛋白改变了内质网的定位。同时具有两个跨膜结构域的突变体dCl能进行胞间运动,扩大PD SEL并能形成聚集体颗粒,表明完整的两个跨膜结构域对37K蛋白的运动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克隆了本氏烟果胶甲基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和酵母双杂交两种方法对CWMV37K与PME的互作进行了验证,明确两者主要互作在细胞壁上。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方法,确定37K与PME的互作区域,并构建了一系列的突变体,结果发现只有缺失N端的突变体dN2(145-328aa)与PME互作,从而初步确定CWMV37K的C端对PME与37K的互作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