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726个站点1951-2001年的逐月和逐日平均气温记录,分析研究了中国1951-2001年气温和1961-2000年温度生长期的变化及其趋势。 结果表明,1951-2001年期间,中国气温上升明显,增暖过程从80年代开始,1987年以后,增暖趋势有了进一步加快的趋势。51年间,中国全年平均气温上升1.2℃,春季平均气温上升1.2℃,夏季平均气温上升0.6℃,秋季平均气温上升了1.0℃,冬季平均气温上升1.8℃。冬季气温的升高对我国20世纪后半叶的增暖贡献最大。从1997年开始,中国以偏冷季节增暖为主要特点的变暖,有向全年性增暖演变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是51年中最暖的10年,1998年是51年中最暖的1年。 1951-2001年间,全国范围内,除四川盆地附近地区有较小的变冷趋势外,其它地方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北方和青藏高原比南方的升温明显,青藏高原升温最快。大部分地区秋、冬季节气温上升比春、夏季明显,全国性的暖冬趋势明显。从春季到秋季,我国增温明显的地区有从东部向西部迁移的趋势。从春季到夏季,四川盆地的变冷地区有东移扩大的趋势。华中和华东地区有“冬暖夏凉”趋势;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暖夏暖秋”趋势。 1961-2000年间,全国范围内温度生长期一般都明显增长了。全国平均0℃生长期和10℃生长期增加了6.6天。各个区域平均的0℃生长期和10℃生长期变化有所不同。其中,就0℃生长期而言,南方地区增加4.2天,北方地区增加10.2天,青藏高原地区增加18.2天;而10℃生长期南方地区平均增加6.1天,北方平均增加6.5天,青藏高原平均增加12.3天。中国温度生长期在20世纪后半叶的增长主要是从80年代开始的,80年代中后期变化加速。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温度生长期最长、增加最显著的时期。1998年是40年中温度生长期最长的1年。 从近40年温度生长期变化的空间特点看,0℃生长期除塔里木盆地和新疆西北地区外,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其他地区都呈增长趋势,南方地区的变化趋势则不明显;10℃生长期除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以外,全国其他地区普遍增长。无论是OC生长期还是10C生长期,青藏高原都是增长最明显的地区,尤其以青海西北最为显著。 比较平均气温和温度生长期变化分析结果显示,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地面气温的上升和温度生长期的增加,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其年代际特点和趋势都非常一致。温度生长期的明显增长表明,我国的气候变化可能己经对陆地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