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基于电力体制改革视角的实证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297481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已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尽管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自建国以来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大量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发现,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电力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受到密切关注。   由于得到技术以及理论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以来,少数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电力行业改革,目的是逐步打破电力行业相关环节的自然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行业运营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等一系列阶段的摸索后,21世纪初期,国务院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成立了中国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内电力行业中的发电领域开始由垄断走向竞争。   以往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以及因果联系,而并没有在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讨论电力需求总量时间路径是否发生变化以及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间的长期关系是否存在变化的可能性。本文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以及电力行业改革的背景下,利用较新的带结构变化的单位根检验分析了国内电力需求总量的时间路径,同时运用变协整理论研究了国内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   通过相关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利用带结构变化的LM单位根检验发现中国电力需求总量是带有两次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与传统单位根检验结果相异,趋势平稳说明电力需求总量的时间路径是围绕时间趋势的一个平稳过程,路径的改变出现在1981年和2000年,前一次冲击是由于经济体制调整带来的整体用电效率的小幅提高,后一次冲击则是经济周期波动和行业改革等外部因素共同促成的。基于传统单位根检验,运用变协整理论研究了中国电力需求和经济增长间的长期关系。结合Chow预测检验和递归最小二乘法中的一步预测检验对电力体制改革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2002年是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出现结构性变化的关键年份,电力体制改革对提高电力生产和利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CAI作为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产物,在教育界的应用也越来越广.随着传统的中职教学方式的弊端逐渐地显现出来,中职教师们采取CAI结合传
摘要: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对每一科学习内容的兴趣高低,与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地理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了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34  一、学习需要的激发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
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的深化,如何强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组织中柔性人才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
最近5年,啤酒行业的集团化整合进程基本结束,行业内百威英博、华润、青啤、燕京等四大啤酒集团对原料采用集中采购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其讨价还价的能力,使得麦芽行业的整体利润水
在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近年来迅速被人们所关注,极大地满足了以学生为中心和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者未来发展需要.本文以中职机
【摘 要】评价深刻影响着教学。评价必须尊重孩子的差异,实行因材施评。评价的本质是精神激励,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评价的视野要拓展到学生发展的所有领域,评价的指向要着眼于培养最好的学习者。实行因材施评,在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要注重个性,评价时机的把握要善于等待,评价结果的呈现要力求多样,评价过程的创新要从“定评”走向“展评”,评价主体要回归自主。  【关键词】教学评价;差异化;评价主体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