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地质条件与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湖流域生态资源丰富,是我国水汽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还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又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影响着本流域,而且对周边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控制及调节作用。本文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沿布哈河和沙柳河两条主要河流条带的1:5万调查研究结果,研究地质与生态间的关系。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表现为:地壳运动-地形地貌塑造-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演变是一组相生相依的作用过程,地壳运动决定了区域尺度生态环境的缓慢演变与格局形成。在高原隆升-地形地貌塑造过程中,区域尺度高寒的气候特点与水气运移模式逐渐形成,共和运动-青海南山隆起使来自西北的水气受阻,造成了地区干湿情况差异显著。青海湖流域湿润适中,而南部的共和与茶卡盆地显的干旱异常。水土环境差异决定了青海湖流域相对共和-茶卡干盐盆半荒漠化盆地以及柴达木盆地戈壁荒漠化盆地迥异的高寒草甸草原-微咸水湖盆生态环境地区差异格局,受地貌影响青海湖流域西北部相对干旱,又进一步决定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地区与近代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在当前气候环境下,研究区每类植被类型都是基于不同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以及多年冻土等地质环境条件组合下形成的特征群落。在当期气候条件下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生态环境的面貌和格局,任意一个地质要素的变化又将引起植被的演替变化。对于陆地生态来说,荒漠化、沙漠化、植被盖度降低、土地覆被变化等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宏观表现,而组成陆地生态各类草地的逆向演替(退化)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过程与实质内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均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质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地质、气候与人类活动是驱动力,地下水与表土等水土环境变异是中间过程,外动力侵蚀在其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植被的演替和荒漠化是过程的末端。结合大量实地调查数据对流域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按照上述驱动力-水土环境变异-植被演替的过程方式将流域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分为12类,包括:气候-地表水变化/多年冻土变化-地下水下降-退化型2类、气候-包气带干燥-退化型1类、工程建设-地下水下降/地层土壤变异-退化型2类、放牧-风蚀-地层土壤变异-退化型1类、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下降-退化型1类、地壳抬升-地形切割变陡—外动力侵蚀-地层土壤变异-退化型1类以及相对静态的地质环境-地下水或地层土壤条件-退化型4类。
其他文献
打着内部推荐的口号,把实习机会高价卖给大学生。这几天,明码标价买卖金融机构实习机会的丑闻,正在金融圈持续发酵。(《每日经济新闻》5月30日)  又到毕业季了,大学生找工作,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尤其是在外界看来“分外多金”的金融圈,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金融精英的大学生们,如果能获得一个去知名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当然求之不得。  不少第三方平台由此看到了“商机”,开始巧立名目贩卖实习机会。网上打着“保证拿
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斜纹夜蛾(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对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叶片、花和蕾的为害率与对常规棉渝棉1号的为害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科棉1号棉田百株虫量
真实发生的历史与可以表达的历史之间永恒地存在着一段距离,这赋予了历史永不消失的魅力。历史研究者与历史教育者虽然异曲同工地在为缩小这段距离而不懈地努力,但,专业定位
2017年我国发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和六大核心素养,同时对课程内容作出一些调整。其中,微积分相关内容调整幅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鲁棒性和快速性,本文引入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本文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应用于伺服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滑模控制器,可靠地实现了伺
<正>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天府新区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一点一园一极一地"战略发展目标,结合公园城市特点,推动建设人文景观相生、生态宜居相适、生活产业相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