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材料Franckeite和Ti2C MXene的SPR传感器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mon resonance,SPR)是光与表面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时发生的一种共振现象。SPR对介质周围的环境变化异常敏感,基于SPR的光学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度、免标记、实时、快速、在线检测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然而提高SPR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精度一直以来都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十多年以来,一些先进二维材料如石墨烯、过渡金属化合物、金属碳化物和金属氮化物材料等由于其优良的电学和光学特性,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于制作晶体管、光电探测器和光学传感器。与传统材料相比,它们在诸多方面有优异的性能,如强度高,表面积比大,吸附性,原子级厚度。这些新型二维材料的引入,可以直接而有效地提高SPR传感器的性能。本文提出了分别利用两种二新型维材料(具有天然异质结的Franckeite和金属碳化物Ti2C MXene)来提高SPR传感器的灵敏度,并且展开了其在重金属检测方面的应用。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然异质结材料弗兰克石(Franckeite)的角度调制型SPR传感器。与人工堆叠的异质结构相比,弗兰克石具有带隙窄、结构稳定等独特的优势。所提出的结构理论上能够获得高达188°/RIU的灵敏度,这与传统的SPR生物传感器相比增加了62%。因此,作为一种自然条件下稳定的二维材料,我们认为弗兰克石在SPR传感器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2)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属碳化物(Ti2C MXene)纳米片修饰的波长调制型SPR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SPR传感器的性能与二维Ti2C纳米片的厚度密切相关,最大波长灵敏度达到了3579.6 nm/RIU,相比不带Ti2C覆盖层的SPR传感器结构高出了79%。此外,由于Ti2C MXene丰富的表面活性,该SPR传感器能够用于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检测。结果表明,对于三种不同的重金属离子(Pb2+,Cr2+和Hg2+),最大的浓度灵敏度分别达到了3.788 nm/μg/L,5.308 nm/μg/L和3.233 nm/μg/L,相应的检测极限为79.2 ng/L,56.5 ng/L和92.8 ng/L,低于国际医学标准。
其他文献
超表面是一种特殊的超材料,呈二维或者平面结构。迄今为止,未发现天然的超表面材料,通常是人工结构。因此,它的一些特殊性质是自然界材料所不具备的,例如负磁导率、负介电常数等。合理设计它的结构和尺寸,它能够在很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表面等离激元(SPPs)是存在于金属-电介质界面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表面电磁振荡。在光学状态下,入射波的电磁场与金属表面附近的电子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因此激发沿界面传播的集体振荡,
一维半导体/金属异质结纳米材料由于具备双功能性,使其在发光、催化、生物标记、荧光探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从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本论文聚焦一维半导体/金属多层异质结纳米材料,首次将CdSe半导体与磁性Co金属制备成一维异质结结构,采用模板法辅助电化学恒电位沉积进行制备CdSe/Co多层异质结纳米线,并进行有关光-磁双功能的探索。对CdSe/Co多层异质结纳米线开展形貌表征、成分表征以及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等优点,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性脆等缺陷也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非晶合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较大的弹性储能,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若将非晶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结合,将有助于融合两者的优点,进一步提高碳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本研究采用模压成型技术制备了非晶合金条带单向补强碳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层合板,并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界面、弯曲、
随着科技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传感器应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灵敏、低成本、易制造的传感器成为研究者努力克服的壁垒。其中石墨烯与氮化镓作为热门的传感器组成元器件与其他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材料组成异质结被应用在传感器中,使传感器拥有优异的性能。石墨烯自被发现以来一直都是很热门的材料,但是由于带隙为零带来本征石墨暗电流较大这方面的不足,导致光电响应响应度一直停留在毫安级别。针对以上背景,本研究提出一种石墨烯
随着机器人在工业制造、检测、物流等领域的自动化应用需求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依赖于三维信息。传统基于二维视觉的引导系统难以实现三维空间上的高精度识别和定位,其发展遇到了瓶颈。本文围绕三维视觉引导系统开展研究,特别针对工业零件的自动拾取和放置任务,开展了单目条纹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和基于四轴机械臂抓取系统的开发研究工作,希望拓展条纹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阐述
随着现代仿生机器人的研究深入,两栖仿生机器人因其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备受关注。生物海蟹作为一种浅滩两栖生物,既可以水陆爬行,也可以水中游动,具备优越的两栖运动能力。本文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以海蟹为仿生对象,在实现两栖运动的前提下,融合水下滑翔功能,研制一台两栖仿生机械蟹样机。目前工作内容包括总体结构设计、水下滑翔系统研究、水下游动仿真以及样机实验。论文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基于生物
偏振成像在材料识别、军事侦察和医学诊断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拥有实时成像优势的分焦平面偏振成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偏振成像方式,但是由于自身的偏振阵列结构特点,分焦平面偏振传感器存在着固有的空间分辨率损失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超分辨重建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基于插值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插值的方法需要手工设计插值规则,且对于图像质量的提升存在难以跨越的瓶颈;
数字全息显微术是一种通过光的干涉记录物体波前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在计算机中再现物体波前的定量相位测量技术,因其无需接触样品、重建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细胞观测、表面形貌测量以及流体分析等领域。在数字全息显微术中,由“离轴光路结构”和“显微物镜”引入的相位畸变是影响其相位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进行相位畸变补偿”也成为了数字全息显微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而持久的话题。本文首先回
光纤气压传感器由于结构紧凑、制作简单、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环境监测和工业领域。而随着光子晶体光纤的发展,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传感器由于其有效模场面积大、单模传输范围宽、高双折射效应等诸多优良特性,逐渐的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并制备了三种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气压传感器,测试了这些器件的气压传感特性,并对其温度和应力等串扰也进行了实验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几种常
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程,如今,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正在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物联网作为新兴产物,体系结构更复杂、没有统一标准,各方面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其关键实现技术是传感网络。在传感器暴露的自然环境下,如何长期维持网络的完整性成为了传感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光纤传感器因具有抗电磁干扰、耐绝缘、耐腐蚀、体积小质量轻、可接入网络进行远程监测等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