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银行作为针对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居民、农户的一项金融制度安排,其发生和发展是中国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必然要求。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快社区银行体系的发展,已经成为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国的许多中小银行已经进入社区银行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是最具社区属性的银行。然而这些银行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银行还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中国社区银行的发展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深入探索。但是当前国内对社区银行理论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缺少实证研究。所以,本文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社区银行的发展进行探索,以期对中国社区银行的现实发展和未来图景有比较准确的定位。这是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为此,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环境和中国金融发展的方向,运用金融共生理论和产权制度理论,对社区银行的发展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来剖析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现状,并针对社区银行存在的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期为中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本文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分析视角,得出:社区银行的共生对象应该是小企业等中小经济主体,并且通过政策、法律等外部环境的改善,社区银行可以与中小经济主体实现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形成长期稳定的共生关系。因此,发展社区银行可以有效缓解国内中小经济主体的金融供给不足,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促进。而后又通过个案分析和计量分析再次证明该结论。其中,在计量分析部分,本文采用广义差分变换,消除变量之间的自相关,以更准确的计量经济学语言将社区银行对区域中小经济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量化。同时,利用金融共生理论,结合案例对计量结果加以分析,既肯定了社区银行对区域中小经济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又深入挖掘了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而,本文又得出以下结论:银行内部制度的完善是社区银行发展的根本,而经济、政策、文化等外部环境的支持则是社区银行发展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然而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发展相对成熟的社区银行集中于民营经济发达、金融改革步伐较快的沿海地区。从整体而言,中国社区银行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产权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银行内部制度问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等外部制度问题,需要深入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来推动社区银行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产权组织和经营模式以及监管体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的社区银行应利用不同金融模式的优势,形成层次鲜明、相互补充的社区银行组织形式;通过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求异型市场定位策略、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的风险管理来完善银行的内部制度;建立以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为基础,以监管部门的专职监管制度为核心,以社区银行业自律组织为依托,以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全方位金融监管体系。作者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区银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必将成为中国银行业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