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高温合金单晶零件微孔阵列电火花加工工艺实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微尺度结构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微小孔及阵列孔是最基本也是最能体现加工技术水平的一种微结构。伴随着二十一世纪工业的快速发展,微尺度加工技术得到迅猛的提升,其中电火花加工技术以其加工过程中无宏观作用力,不受材料本身强度、刚度和硬度等物理属性的限制,在微尺度加工领域一直是解决相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本课题通过自主搭建高精密防水回转机构实现了利用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进行微回转零件的加工,基于电火花加工原理制备出了不同结构的微细圆柱电极、微细螺旋电极和阵列电极,并开展了微小孔及微阵列孔的加工工艺实验研究,为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微孔及微阵列孔的加工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微小孔及微阵列孔加工过程中的间隙流场的仿真研究。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对微细圆柱电极、微细螺旋电极和阵列电极在微孔和微阵列孔加工过程中的间隙流体及流体内部的电蚀产物的运动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对单微孔和阵列孔间隙流体进行了建模,利用动网格技术模拟仿真了电极的上下抬刀运动,分析电极结构参数和抬刀高度、抬刀速度等工艺参数对加工介质和电蚀颗粒产物运动规律的影响。(2)开展单电极和单微孔的加工工艺实验研究。利用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制备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微细圆柱电极和螺旋电极,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零件上开展微孔加工工艺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电极的结构参数(如螺旋槽深度和螺距等)、抬刀速度、抬刀高度等对单微孔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不同电极的损耗研究,得出加工工艺规律。(3)开展阵列电极和阵列微孔的加工工艺实验研究。利用电火花加工方法制备出方形和圆形阵列电极,探究不同的加工方式对电极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开展阵列微孔的加工工艺实验研究,得出加工工艺参数(如抬刀速度、抬刀高度等)对阵列微孔加工精度、质量和一致性的影响规律,给出最佳的工艺方案。(4)开展异形微孔和微阵列结构的加工工艺实验研究。制备出阶梯形电极和D字形电极并进行异形微孔加工工艺实验。制备出矩形微阵列电极并进行矩形阵列槽的加工。同时,充分利用单电极以实现在微铣刀后刀面上微阵列凹坑结构的加工。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并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国有资产作为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的重中之重。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存在问题依然很多。当前各项新制度相继出台,相互结合依托,提供了一系列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依据更是提高了财政管理评价标准。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优化管理迫在眉睫。提高固定
我国已将大飞机发展战略列入未来15年的发展专项之中,航空工业拥有着日益突出的战略地位,叶片的加工制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叶片作为具有典型自由曲面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叶片自由曲面表面重构对整个叶片后续的补偿加工很有必要。本课题中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为航空发动机叶片,其属于复杂扭转曲面,进行曲面重构的过程就是进行复杂曲面模型的重建过程,通常所用的代数曲线曲面手段不能描述复杂曲线
本文以大采高电牵引采煤机MG750截割部传动齿轮轴为研究对象,该传动轴与截割电机扭矩轴联接以传递大输出功率,对摇臂传动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对此关键零件细化研究,建立“轴承-转子”系统模型,对轴承和轴分别进行动态特性分析,考虑到系统共振失效,轴的刚度失效以及轴承疲劳等失效形式,运用Workbench、遗传BP神经网络及Matlab等工具重点分析了轴承结构、材料参数,径向游隙及外载荷随转
国产采煤机虽然能够基本满足国内煤炭企业的生产需求,但与世界先进的采煤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主要体现在采煤机智能化、故障率、整机性能、零部件使用寿命等方面。如何减小与国外采煤机的差距成为当前首要问题,而其中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提高采煤机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本课题针对采煤机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问题,以MG750/1815-WD型采煤机截割部传动件为对象,考虑工况下零件的强度退化以及外载荷随机性的因素,对传
许多金属薄壁件的成形过程容易出现大变形、大应变和应力集中的区域,对该类非线性问题求解析解是十分困难的。目前,针对上述问题一般通过数值计算求其相应的数值解,基于变分原理和剖分插值的有限元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值方法。因此,区域剖分的疏密对结果精度和计算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工程实际中,往往需要反复修改部件的形状尺寸和工艺参数,进行多次计算。此时可以根据结构和载荷特点,简化为二维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初步确
谐波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航天航空和光学等高精尖领域,在真空状、强辐射和大温差环境下具备正常工作的能力。而谐波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是由柔轮疲劳断裂和柔性轴承的疲劳损坏造成的,因此,对薄壁易损类构件柔轮和柔性轴承进行接触力学特性分析与疲劳寿命特性研究具有工程实践意义。本文建立了波发生器-柔轮接触力学有限元模型,对谐波齿轮传动环节中薄壁易损类构件柔轮和柔性轴承进行了接触力学特性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
在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的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碳减排政策来应对不断加剧的气候问题。制造型企业面临着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要求。在逐渐完善的碳排放约束政策下,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决策如何适应新政策、新要求是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再制造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制造型企业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认知问题,消费者对新产品与再制品的偏好程度不同,消费者对这两种类型产品的接受
作为仿人型机械臂的末端执行器,灵巧手决定了机器人的拟人性与智能化水平。灵巧手应用的广泛性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对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制一款性价比高、体积紧凑、高度仿人的通用灵巧手成为仿生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对灵巧手的传动方式和抓取规划进行了创新。单、双套索与扭簧结合的传动方式有效减小了灵巧手的体积,而基于法向力的抓取规划保证了灵巧手的抓取性能。围绕灵巧手的结构设计、优化与抓取规划展开
随着对海洋开发利用不断向深远海发展,对海洋空间权利维护日益重要,水下机器人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无动力运载器作为一种特殊的水下机器人,具有将内部有效载荷与海洋环境隔绝的特点,采用无动力上浮方式将深海载荷从海底运送到水面,同时也可以满足部分有效载荷对运载器出水速度以及姿态的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底资源勘测与开采、水下潜射导弹以及潜射无人机等领域。无动力上浮运动过程以及出水过程水动力特性研究是深海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种复杂的机械装备,由上百万个零部件装配而成。套齿联接结构作为航空发动机联接结构的一种方式,联接风扇轴和涡轮轴进行传动,故其性能好坏定会影响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现今航空发动机为了提高承载能力都向着高推重比和高涵道比方向发展,故对起到联接轴系作用的套齿联接结构的研究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套齿联接结构的力学特性对航空发动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