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连续保持巨额双顺差,使得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上各方关注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汇率机制改革,放弃单一钉住美元,改为钉住一揽子货币,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截止到2012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2.37%。但是西方国家仍然频频借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那么美欧等国对人民币的指责究竟有没有根据?人民币汇率到底有没有被人为低估?当前人民币汇率究竟是如何决定的?是什么因素在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每个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什么?贡献度是多少?人民币汇率是否会持续升值?本文将试图构建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模型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本文在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方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进行梳理,同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各种因素,对现有汇率决定理论进行了拓展,形成了符合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汇率决定模型。采用不同时段的人民币汇率的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VEC模型,并采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协整分析等方法对各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的长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贸易净出口和通货膨胀率作为一国汇率决定的影响因素,符合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实际情况;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模型对钉住汇率制时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决定机制解释作用十分有限,而对2005年之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机制解释作用较强。各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作用都十分显著,大部分变量符合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预测。西方国家对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指责是缺乏客观依据的。但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成熟,目前中国存在很多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政策、规定,影响了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模型将能更好的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