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模拟胃肠液消化特性的影响及产物活性分析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ru87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皱纹盘鲍消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生鲜、煮制、罐制、干制和冷冻5种加工保藏方式对鲍鱼肌肉蛋白在消化酶作用下的分解情况。重点研究了鲍鱼流通过程中广泛采用的冷冻方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3种冻结温度(-20℃、-30℃、-80℃)、3种冻结时间(3、6、12个月)对皱纹盘鲍进行冷冻保藏。利用模拟胃肠液消化及SDS-PAGE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肌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5种加工保藏方式下鲍鱼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与生鲜鲍鱼相比,经煮制的鲍鱼较易被消化,罐制加工产品最易被消化,干制鲍鱼最难被消化。对于冷冻鲍鱼,冻结时间越长越难被消化酶水解,但不同温度下冻结相同时间,消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影响。生鲜鲍鱼肌肉纤维连接致密,呈网状分布;煮制鲍鱼肌肉纤维间出现部分凝结现象;干制鲍鱼肌肉纤维因失水收缩均匀、排列更为有序致密;罐制鲍鱼肌肉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并形成一定的絮状结构及空隙。对于冷冻鲍鱼,其肌肉的肌节间隙较鲜鲍肌肉大。随冻结时间的延长,间隙又有所减小。总体上看,冻结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其肌肉组织间隙越小。  对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鲍鱼制品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ACE)的抑制活性(IC50)依次为:罐制(464.2μg/mL)<干制(665.4μg/mL)<冷冻(668.8μg/mL-773.2μg/mL)<煮制(775.7μg/mL)<生鲜(803.9μg/mL)。而不同温度下冷冻的鲍鱼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的终产物间的ACE抑制活性无明显差异。  由于食物安全性和适口性原因,煮制鲍鱼是日常消费的主要形式。将皱纹盘鲍煮制后,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方法对其进行消化,并利用3ku超滤膜处理酶解液。结果发现,UF1的组分具有良好的ACE抑制活性。进一步利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对该组分的降血压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灌胃8h后,大鼠血压降至最低,与0h相比降低了22mmHg,而后血压值逐渐升高,24h血压值恢复至与0h相似。对UF1的酶解液组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一种未报道过的肽,该肽的序列为IIMIRF,分子量为773.41u,IC50值为909μmol/L。通过Lineweaver-Burk plot双倒数作图法对该肽的ACE抑制类型进行探究,发现该肽属于非竞争型抑制肽。利用Discovery Studi02017和Autodock Tools分析软件对该六肽与ACE的相互作用及作用位点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肽与ACE的结合能量为-7.23kJ/mol,该肽通过氢键与ACE的Glu143、Ser355、Asn70、Gly404、His410和Ala356相互作用,而与催化中心Zn(Ⅱ)的配体氨基酸Glu384和His387分别通过范德华力和Pi-Sigma相互作用。利用MTT分析法探究该六肽对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的毒性,结果显示,该肽对Caco-2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大,即使肽浓度达10mmol/L时,仍有90%以上的细胞存活。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技术问题,它与电网电压等级、电网结构、绝缘水平、供电可靠性、继电保护、过电压保护、通信干扰(电磁环境)、接地装置及人身安全都
开关磁阻电机(SRM)驱动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的可控调速驱动系统。它是随着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控制灵活及效率高等突出特点,有极其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在多个工业部得到应用,且被国际电动车科技界誉为21世纪适用于电动车辆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电力驱动系统。 由于SRM的特性和控制方式
蓝靛果作为一种纯天然、绿色、野生的可食用浆果,具有抗炎、降血压、抗氧化、抗癌等生理活性,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根据自由基损伤原理,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物质,也具有潜在的抗癌作用,所以蓝靛果具有成为抗癌药物的巨大前景。本课题以蓝靛果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试验,分别研究了蓝靛果提取物对DPPH、·OH、O_2~-·的清除作用,及其抗油脂、抗脂质过氧化试验
使用显微镜观察棒状颗粒时,样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颗粒交叉、叠加等情况,这是使用图像处理方法测量棒状颗粒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棒状交叉颗粒的分离算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
药片缺陷检测是药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检测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常见的人工检测和抽样检测,成本高、效率低、检测的主观和随机性,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
随着谐波问题的日益严重,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谐波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模拟控制是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传统控制方式,控制的灵活性不高,修改不方便,精度不高。随着目前DSP技术的飞速发展,性价比越来越高,数字化控制有取代传统模拟控制的趋势。因而本文就DSP用于APF的检测和控制进行了研究。 首先,本文对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这种方法目前最新的改
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及治病的疗效是有目共睹的。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致力于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希望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仪器,推进中医脉诊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