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芳基联咪唑的光塑性弹性体及其光机械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聚合物材料能感知外部刺激(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并将分子水平的光化学效应转化为宏观性质的变化。将光致变色分子整合到聚合物网络中,制备出具有光控形变功能的智能聚合物弹性体,相对于传统的热塑性弹性体,这种可进行光学加工处理的新型材料被命名为“光塑性”弹性体。六芳基联咪唑(HABI)作为一类有着快速光化学响应特性的光致变色分子开关,可被引入到聚合物中,用于智能聚合物材料的制造,然而其传统的合成方法效率低,很多光机械性能方面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本文通过调整聚合手段,将自主设计的HABI分子引入到不同网络结构的聚合物中,简便高效地制备出一系列集成光致变色、光诱导自愈合和光控形变功能的聚氨酯弹性体和水凝胶材料。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设计合成了二羟基修饰的HABI分子,通过共聚反应将其引入到线性聚氨酯体系中,构造出光敏性聚氨酯(HABI-PU)弹性体。无溶剂的HABI-PU弹性体材料的愈合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毫米级HABI-PU薄膜中的物理损伤在325 m W/cm~2的405 nm光照下取得完全愈合仅需30 s。在光与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HABI单元中的动态C-N共价键快速裂解,HABI-PU中的聚合物长链解聚形成短链,材料微观层面上的聚合物链发生错位并重排,宏观上即表现出光控形变甚至是光致断裂。(2)典型的交联聚合物虽具有橡胶般的弹性,但不表现出热塑性,难以进行热加工,而线性聚合物通常又无法实现可逆形变。鉴于此,分别以四羟基修饰的HABI分子(2-Cl-4-diol-HABI)和甘油为可逆性动态交联剂和永久性静态交联剂,通过逐步加成聚合,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双交联结构的光塑性聚氨酯(简称PPU)弹性体。光照下,PPU弹性体中的动态HABI单元裂解,材料的力学强度下降,表现出塑性形变,允许光学加工处理。因为双交联网络的存在,这种塑性形变可通过外部光照可逆调控,由此提出“光塑性”的概念。基于光塑性机制,在光与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PPU弹性体表现出光控可逆伸缩行为,如同一个光控弹簧。当存在外加拉力时从一侧施加光照,PPU表现出背光性弯曲,去掉外力再从同一侧施加光照,弹性体表现出向光性弯曲,以此材料构造的仿生抓手可通过光照控制其打开和闭合。(3)现有自愈合材料普遍存在依赖高强紫外光照的问题。相比于紫外光,普通白光更容易获取,对生物体无潜在危害,是温和的触发条件。我们对第三章工作中合成的光塑性聚氨酯(PPU)弹性体在白光下的自愈合行为进行了研究。PPU材料在功率密度仅为4 m W/cm~2的白光下照射12小时可取得完全愈合。愈合后的弹性体依然可以反复多次执行光控可逆塑性形变,其机械强度不会出现明显衰减。同时,改变动态2-Cl-4-diol-HABI交联剂与静态甘油交联剂的摩尔配比、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的分子量及温度,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优化,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愈合效率。(4)传统的基于光化学反应的各向同性结构水凝胶的形变速度普遍较慢,转变形态有限,或只能在特定环境下操作。在双交联结构的聚氨酯(PU)凝胶网络中引入光响应的动态HABI交联点和对光无响应的静态季戊四醇交联点,双共价交联网络结构可有效提升凝胶材料的机械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聚合物凝胶中的动态HABI交联点在可见光照下快速解离,导致聚合物水凝胶向光面进一步发生光诱导的二次溶胀行为。在水下通过改变入射光的照射模式直接对材料进行时空编程,可在短短几十秒内实现诸如光控卷曲、扭曲和折叠在内的多样化三维形变、光机械转换以及光驱仿生运动,解决了传统水凝胶驱动器前期编程复杂的局限。以上研究将六芳基联咪唑分子开关引入到聚合物材料中构造多功能的光响应驱动器,为高性能智能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阻断TRPV4改善无菌性心包炎大鼠的房颤易感性和心房电重构目的:近年研究报道TRPV4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前期发现TRPV4在心房颤动(房颤)病人及大鼠无菌性心包炎(SP)房颤模型的心房中表达和功能上调,并且口服TRPV4抑制剂(GSK2193874)可缓解SP大鼠的房颤发作。然而,TRPV4如何参与SP大鼠的心房电重构,尚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口服GSK2193
背景研究表明,慢性低度炎症(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ory)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膳食可调节机体的炎症水平。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膳食整体炎症效应潜力及其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研究。但由于计算DII的世界标准参考数据库仅包含来自一般成年人的膳食数据,且绝大多数来自欧美国家;同时,并非所有构成
炎症是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局部的急性炎症反应可迅速恢复,而低水平的慢性炎症会长期持续存在,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公认的反映系统慢性炎症水平的重要且灵敏的指标之一,其水平不仅可预测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风险,而且还与糖尿病、癌症、慢性肾病和神
在国际高新技术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基础科学研究的强弱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甚至国防实力的主要标志。脉冲强磁场是现代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随着凝聚态物理、生物医学、纳米科学以及微重力学等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对脉冲磁场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由于高场脉冲磁体的力学稳定性以及磁体寿命等问题,在实际基础科学研究中用于保障实验环境的脉冲磁场通常运行在80 T以下,更高磁场强度的脉冲磁体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性T(Treg)细胞/辅助性T(Th)17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分期和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以及Treg/Th17失衡是否与异常的DNA甲基化有关。方法分离RA患者和健康对照(HC)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Th17比例,CBA和ELISA法检测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q RT-PCR法检测甲基化酶m RNA表达,亚硫酸氢盐测序检测T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们愈发关注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当前,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接近极限,但难以柔性化而使应用场景受限;以砷化镓为代表的III-V族太阳能电池效率虽高,但受限于高制备成本而难以大范围应用;碲化镉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则面临着毒性和原料价格高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仍然需要开发高效廉价且可柔性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需求。
从人类基本的躯体运动到复杂的情感记忆,都是由不同类别的神经元所构成的神经环路,通过相互协同作用所形成的大脑网络来控制。因此,在介观水平研究神经元的精细结构和准确的脑区连接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大脑网络的运行机理至关重要。借助脑立体定位图谱作为参考,神经学家们能够以人工的方式去判断神经元及其纤维所属的脑区与核团。然而,由于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其定位精度十分依赖个人经验和熟练程度。同时,不同的全脑光学标记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3/4的糖尿病患者死于DCM诱发的心血管事件。DCM发病隐匿,病程较长,预后差,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中慢性、低度的炎症反应可诱导心肌细胞炎性死亡-焦亡和纤维化。DCM中心肌细胞焦亡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障碍,心肌纤维化使心脏变硬,顺应性降低,两者互相促进,导致心功能进行性受损,因此炎症反应被认
由于拥有较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优良的耐热性等特点,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在航空航天、医疗等众多领域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整纤维布局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层合板结构的性价比。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复合材料在高性能化、低成本化方面的研究。然而,这种面向性能优化的工程设计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对层合板结构厚度的轻量化裁剪会破坏载荷传递路径,进而引起应力集中。其次,大量确定材料布局的微细尺度设计变量和可
目的:我国多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ⅢB-Ⅳ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传统治疗方法为放化疗,但疗效有限。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