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资源,良好的师德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困惑,这些矛盾和困惑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师德的形成,从而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师德问题都成为当前教育研究当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关于师德问题的研究当中,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师品德形成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对师德形成的作用、个体发展对师德形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多是从教师品德发展的普遍规律出发来探讨师德的意义、作用、规范和要求,虽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师德的认识,但缺乏从特定的教育职场出发针对教师处理职业中面临的矛盾的体验的研究,同时也缺乏从教师个体成长的角度考察其师德的形成问题,而这方面的研究却对教师个体师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运用教育叙事的方法,以对话为手段,把个体的行为与体验放置于具体背景下,从两位优秀的中学教师的成长经历中探索其师德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同时对优秀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经验进行了探索,希冀通过本研究对教师个体师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研究表明,教师个体师德形成是一个综合效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教学实践、个体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其中教育职场的实践是师德形成的关键,它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调整个体的行为这一过程的结果。师生关系是师德形成的核心,师生关系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师生观和价值观。从个体成长角度看,师生观的形成在个体受教育的阶段已经奠定了基础,师生间一旦形成良好的情感,对教师(或未来的教师)建立正确的师生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人与环境的互动是形成师德的重要机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行为起着突出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师从生存境界迈向幸福境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