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常规—酷儿理论视阈下《心是孤独的猎手》的解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k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麦卡勒斯最著名的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书中的酷儿元素,不仅包含了性和性别意识的讨论,例如对同性恋现象和雌雄同体现象的描述,对恐同、厌女现象的描述,也包含了对强制性异性恋和其他传统意识形态的反抗。关于《心是孤独的猎手》这本小说,许多学术界评论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其所表现的孤独主题,以及描绘的主流社会边缘人物,而在作品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话题涉及到性别和身份,以及性取向问题。鲜有研究阐释小说中的同性恋和雌雄同体是如何被复杂地描绘和标记在人物身上,以及为什么作者总是不断尝试将反常和怪诞变成已知和熟悉。本论文首先论述了在男权社会和恐同社会的规范下,人们无法很好理解小说中人物怪异的身体,以及性和性别意识的越轨倾向,再将这部小说作为一个酷儿文本,试图分析传统的性和性观念是如何被解构的,性别的多样性是如何在书中得到体现和尊重的。论文第一章解读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酷儿特征,揭示了认识酷儿群体的方法,他们的生存状态是身体的缺陷或残疾,与精神的孤独和隔绝并存的结果,除了外部特征,他们模糊的性别身份和与常规偏离的性取向是这一群体更加隐秘和内在的特征。第二章分析了酷儿群体生存的边缘性特性。他们压抑着欲望与恐惧,选择沉默,自我否定使他们疏离了外部世界。此外,当时南方社会对同性恋深深的排斥是加重他们孤立与隔绝的另一重要原因。最后一章是在描写南方异性恋社会中小说人物的性别越轨和性取向偏差之后,阐述作者如何利用书中的酷儿群体来挑战异性恋社会规范和价值观,阐明作者是如何重建性别和性行为规范的。作为一名美国南方的酷儿女性,麦卡勒斯也有意着挑战传统的性别和性规范,甚至挑战种族和阶级。本论文展示了小说中的同性恋、恐同症和异性恋主义的现象,但其目的并不是取证小说中人物的同性恋身份。在酷儿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试图遵循作者的意图,为想象一个脱离社会成规和一个植根于异质性而非同一性的世界提供可能性。因此,它有助于理解酷儿对性和性别界限的跨越,有助于尊重性别和性行为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对规范的社会关系进行富有成效的重新思考。
其他文献
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当代英国文坛颇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著作颇丰,题材广泛涉及现代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底层民众到中产阶级再到上流精英无所不包。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的评价越来越高,其作品在图书市场上也备受欢迎,他已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National author)。然而,作为一名当代作家,“这个时代的伟大制图家、历史见证者”,麦克尤恩的许多作品却体现出对
作为莎翁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作品之一,《李尔王》通过主情节和副情节双重叙事的技巧,探讨了亲情与道德、继承与政治、民族与国家等重大时代议题。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政治隐喻、意象解读、语言分析、圣经原型以及地图学等批评视角进行论述,构筑了《李尔王》的研究常规,却对该剧文本之下隐含的不列颠身份的地图空间构建策略鲜有系统论及,藉此构成了本研究的选题缘起。作为政治地图学的杰出代表,英国学者J.B.哈利明确指出,地图是
学位
学位
随着叙事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以互动的形式讲述故事成为当下的热门风潮,互动叙事研究也应运而生。本文选取互动叙事这一新型叙事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厘清互动叙事相关概念的前提下,结合案例分析与研究者个体经验,对其媒介特征、结构组成和带来的独特体验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绪论章节简要介绍互动叙事理论在相关研究领域被泛用、误用的现状,对与之联系紧密的叙事学和游戏学学科研究情况进行综述,阐述互动叙事概念的基
意识形态是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也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的构建在构建话语本身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介方式建构与传播。然而语言学视角下的意识形态的构建较少关注到构建话语本身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抗疫精神为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系统研究,聚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样貌是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的方式进行建构和传播的。Forceville与Urios-Aparisi合
Lakoff&Johnson(1980)《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启了语言学家对于隐喻研究的新纪元。从此之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人类感知社会的工具的观点被广泛接受。20世纪末,随着多模态交互手段的普及,语言学者对于隐喻的研究逐渐扩展至多模态领域。近年来,新闻漫画这一文体引起广大语言学者的关注,新闻漫画中的文字,图像,符号,色彩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之间的意义构建成为多模态隐喻研究的焦点。
李尔王早期生活在阿谀奉承的环境中,这促使他形成了刚愎自用的性格。在他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非黑即白,行事仅凭一己好恶。这也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当李尔摆脱了国王和父亲身份的束缚,他的精神和人格逐渐得以成长。他看到了人类所遭受的痛苦,实现了自己与他人的共情和人性的复归。但由于丧失了最后的精神寄托,李尔也丧失了艰难获得新生的生命。从整体来看,李尔王的精神成长经历了象征性的死亡、混沌式的存在以及象征性的
创造性与记忆之间的互动机制还没有被深入研究。根据经典的创造性的联想理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将存储在记忆中的联想元素以一种符合特定要求的新颖形式结合起来的过程。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记忆对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重要性,特别是创造性想法的产生依赖于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共同参与。然而相对地,仅有少数一部分的研究关注创造性思维对于记忆形成的影响。已有的几项研究发现了封闭式的创造性问题解决
员工资质过剩感指的是员工感觉自身的教育水平,能力,知识,技能等超过了工作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近些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也连创新高,2021届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步入职场,并准备在职场中大展身手的时候,发现自己能力超过工作的要求,自己并没有办法完全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时他们就会感到资质过剩。资质过剩感的现象目前在职场中变得越发的普遍,同时组织行为领域对于资质过剩感的研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