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尤其是新兴的证券市场都是金融理论研究的集中地,其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也受到投资者们的追捧。在我国,创业板和风险投资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小企业融资池的功能,可以帮助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飞跃的发展。但创业板市场对于我国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市场,采取和主板市场相同的投资方式能否获得收益,抑或是需要根据这个市场的特征调整投资方式,这是本文想要发现的问题。理性的投资者以收益最大化为其投资原则,经济学家们认为,经典金融理论中的投资学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是投资者进行交易的数理参考标准,但近年来的资本市场研究重心却开始偏向投资者的行为、心理和人性规律,这些因素左右着投资者的决策。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学者们普遍认为人类是无法做到永远保持理性的,这便有了半理性假设,投资者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以至于在行为上出现偏差,本文便是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出发,从其中一个方面即羊群行为入手,探究在创业板市场中,投资者行为的变化,以及这些行为对于市场本身有何种影响。在我国,行为金融的研究并不太多,关于羊群效应的文献也是不多见的,但这些理论研究在国外一些成熟的市场中已经较为广泛,比如羊群效应,已经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实证检验,虽然显著程度不一,但学者普遍认为羊群行为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资本市场的异常现象。羊群行为最早发现于动物世界,前人观察到,羊群在向前行进时,如果在羊群前进的道路上横着放一根木棍,那么领头的羊就会一跃而过,它身后的羊也会跟着跃过,这个时候即便把这根木棍拿走,会发现紧跟着的羊依旧会在老地方做出跳跃的动作;羊群效应便因此而得名,后来发现不光在动物界,人类中也存在大量的羊群行为,该理论的研究也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在股票投资中,羊群行为主要是描述投资者之间相互模仿和利用别人的交易信息的现象,因为在早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部分投资者很难把握股票市场波动,他们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便只有去观察其他投资者的交易,当时间一长,少数成功的投资者便成为其中的领头羊,其他人心甘情愿地去跟随他们,而一旦跟随的人数量增多,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操作,从而产生从众行为。羊群行为本身只是证券市场上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效果是会放大追涨杀跌的效应,这样便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构成威胁,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对羊群行为的存在尤为关注,很多政策的出台也是为了减弱羊群效应的影响;投资者们对于羊群行为也非常谨慎,因为盲目地跟随极易导致自己被头羊牵着鼻子走,最终在追涨杀跌的浪潮中被吞没。和羊群效应相关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羊群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是什么,包含哪几种类型,分别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其次,羊群效应为什么会产生,哪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促成了羊群效应;然后是,羊群行为对于证券市场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的利弊分别是什么;最后,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规避或者利用羊群效应,让它服务于我们。本文涉及到了以上罗列出的几个方面,并且选取了创业板这个新兴市场作为理论研究的温床,意在将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检验这些方法对于创业板市场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分为六个章节,在内容划分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是背景的介绍,第二章和第三章为本文的理论论述部分,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是实证相关的内容。每一章的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导言,这一章首先讲述了全文的选题意义,简介了羊群效应可能对我国创业板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全文立下基调。然后是文献综述,介绍了之前国内外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重点介绍了Wermers、Christie和Huang等的研究成果,他们理论研究和实证方法也是贯穿了本篇论文。之后是本篇论文的结构和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是关于羊群效应的概述,首先详细介绍了羊群效应的概念、起源、和发展,阐述了羊群效应的类型、特点和产生原因,其中重点解释了人类群体产生羊群行为的原因,接下来是关于我国资本市场中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了这六方面的因素:对利益的追求、从众的心理、信息的缺失、庄家的炒作、媒体的宣传和股市不成熟、股民不成熟。最后是用博弈理论来阐述为何理性的投资者会在一定情况下采取羊群行为,为羊群行为的合理性提供理论的支持。第三章是关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概述,着重介绍创业板的起源历程,以及开市这一年多以来的发展状况;接下来从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个角度分别归纳了我国新兴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并且阐述了这些不确定性的防范措施。最后叙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羊群的产生会对创业板市场中的风险因素有何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同时从理论角度论证了创业板市场中羊群效应存在的可能性。第四章列举了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和模型大多在国外的资本市场得到过验证,有些是国内学者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情况进行了修正和创新,本文将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理论和模型的优劣,判断出什么方法更加适合应用于本文。第五章是全文核心,首先介绍了本文数据的选取和搜集过程,然后根据施东晖和孙培源的CSAD法针对本文的理论部分设计出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本文数据的检验,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在分析了原因之后,本文对模型进行了修正,以求得到更加显著的结果,最终在CSAD模型的检测下表明我国创业板市场不存在羊群效应,与之前的理论阐述相悖,为了获得更加合理的结果,本文在CSAD方法的基础之上设计了通过交易量来测度羊群行为的模型,该模型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使用该模型再次进行羊群行为的检验,交易量模型得到的结果是,创业板市场中显著存在羊群效应。之后我们对这两种实证方法做了比较,分析出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主要是创业板市场所宣传的高风险影响了投资者的行为,使得敢于参与的投资者保持了更为理性的态度。第六章是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之上,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给予创业板市场投资者几点建议,目的在于减少其投资时遇到的非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