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cstart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但其增长点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式的经济。然而要想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因此,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便一直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近年来,“科教兴国”战略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这也引起了众多学者对该类问题的关注。这一战略的提出,提高了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真理的认识,使得人民大众了解到了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科教兴国的关键在于不仅要努力培养建立完善的科学和教育体制,还要正确的运用科技和教育资源,更好的为经济增长服务。当前,在十二五计划出台的背景下,建立更多的高科技企业,高附加值企业,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率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同时要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而且要重视科研,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当今的世界是信息化,高科技的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改变,“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当前的中国,科学技术落后是最严重的问题,也是其他问题的根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以求得国家和民族的再度崛起和振兴。研究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够更进一步认清科教文卫支出为代表的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便更加合理的配置公共财政支出,更好的制定财政货币政策,更加坚定不移的贯彻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将对财政支出的相关基本概念进行概述。第三章将从数量方面分析我国科教文卫支出的总体现状。第三章定点分析,具体说明各类支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特点。第四章是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五章为本文结论与建议。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一是以科教文卫与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这算是研究对象上的创新。二是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财政支出问题,这是工具模型上的创新。三是把反应长期趋势关系的协整分析和反应短期关系的脉冲响应函数相结合,这是方法上的创新。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深入研究我国科教文卫为代表的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在对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实证研究将对1978年至2009年中国科教文卫为代表的非生产性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确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教文卫支出和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并研究它们短期和长期间的相互影响。实证研究数据范围包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教育支出,政的科技支出,政府卫生和文化支出等年度数据。根据实证研究需要首先明确数据与变量、构造变量指标、设定模型。一方面,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分析,我们看出科教文卫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了财政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GDP对我国科教文卫不同种类的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且进一步用方差分解分析了不同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别。本实证研究因果关系测试的方法架构是多变量VEC模型,基本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政府的教育支出JY,政府的科技支出KX,政府的卫生和文化支出ww,对中国科教文卫支出引导增长的假设进行格兰杰检验,以检验两者是否具有相关关系。为调查因果关系影响的大小,区别短期与长期效应,本实证研究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年到2009年年度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使用EviewS6.0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数据整理通过Excel软件实现。具体过程为:(1)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取对数等预处理,对数据趋势进行简单分析。(2)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实研究对象之间是否确实存在关系(3)对各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看其数据是否具有稳定性(4)运用协整检验和分析,确定研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是长期的相关关系,并具体分析其关系。(5)运用VEC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在偏离长期稳定状态时,需要的调整时间和调整速度(6)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从短期来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教育财政支出,科技财政支出和文化卫生财政支出这四个变量均具有双向因果关系。说明了不仅中国的教育财政支出,科技财政支出和文化卫生财政支出会影响全社会经济增长,而且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各类财政支出的变动。同时,各类财政支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联动和挤出效应,也从侧面说明实证研究有可行性。(2)从中长期关系看,国内生产总值,教育财政支出,科技财政支出和文化卫生财政支出的Johansen协整检验的实证研究表明:科技支出和卫生文化支出无论在长期还是中长期均能够促进GDP的增长。主要原因是科技支出和卫生文化支出对经济的影响的时滞相对较短,即使短期内也会有很明显的政策效果,这类财政支出并且会在短中期内迅速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力水平,进而促进全社会经济的增长。具体比较来看,科技支出的促进作用是卫生文化支出1.3倍,这充分体现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说明了科技对于发展生产和经济增长的直接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教育支出长期而言不能促进GDP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时滞很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使5-10年的中长期内教育支出也无法收到明显的效果,由于本实证研究的数据跨度的限制,所得结果也只限于表示5-10年的中长期,因此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无法显示,并且短期的教育支出会切实给生产,投资,消费带来巨大的“挤出效应”,阻碍经济的发展。(3)从短期关系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支出对GDP的贡献率最大,远远高于教育支出。这与之前的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相一致。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来看,科技支出和卫生文化支出对GDP的冲击响应较强,并且这种反应会在长期持续。而教育支出对于GDP的冲击响应较弱较稳定,在长期趋于平衡。这说明我国教育支出的很强的稳定性。(4)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ECM系数小,说明政府的科教文卫支出一旦使经济脱离均衡位置,那么在短期内向均衡调整的速度就会较快。并且粗略判断中国经济政策的时滞为五年左右,当经济由于自身因素偏离均衡状态后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调整,便能恢复平衡。总体而言,科技,卫生和文化支出对于经济增长来说中短期效用较强,而教育支出则回在中长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能有明显的效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的支出对GDP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影响的方式也大不一样,教育财政支出具有滞后性,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内有很强的负效用,但在长期内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科技和文化卫生财政支出的短期效用明显。
其他文献
财务困境成本研究与自由现金流量研究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是近40年来财务研究的重要分支,国内近年才开始了对财务困境成
一、研究背景随着世界经济以及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由此开启了我国正规化证券交易的新纪元。我国证券交易市
AH股双重上市公司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中,越来越多的境内公司在香港上市,以双重上市的形式在海外市场从事融资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A股市场股票价
经济型酒店从2004年的166家,发展到2008年底的2085家,速度可谓之快。但是随着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日渐成熟,一度被速度所掩盖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经济型酒店的数量不断增
本文以装备制造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同时,构建了包括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关系互动、知识创造、企业自主创新能
近年来,从美国的安然公司、意大利的帕玛拉特(Parmalat)集团、日本活力门板、印度的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atyam)、到我国的蓝天股份、江苏琼花、天润化工、丰乐种业、科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密度特点。方法: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正常对照22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PANSS量表评定。对所有被试进行磁共振扫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结合七氟烷复合麻醉方法对小儿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接受全身麻醉治疗的98例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分
晋西说书是流传在吕梁市范围内的一种由盲人演绎的民间讲说故事的曲艺形式,主要包括:离石区、中阳县、柳林县、临县及孝义市等地。近几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对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各省区之间流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