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称谓语往往是首先传达给对方的消息。而社会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到社交礼仪的得体与否,是留学生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研究的目标和方法,此外,对社会称谓语作出一个简要的分类以及分析它的特征,说明社会称谓语的本体研究并不少,但是在与对外汉语有关的实际教学中,研究现状依然很薄弱。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汉语口语》系列教材中的社会称谓语做简要分析,通过分析《汉语口语》系列教材中社会称谓语的编排,以及与其他教材收录的社会称谓语做简要对比,发现现阶段对外汉语教材中社会称谓语编写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对“称谓”的定义不清晰、不明确;对称谓语的分类不够系统;教材中社会称谓语教学往往缺乏连贯性;大多数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此外,这部分还对我所选择的《汉语口语》系列教材做出客观评价,发现教材编写的优点和缺点,优点主要在于:教材中社会称谓语与大纲中出现的等级分类基本吻合,出现的形式多样化且对举,它的缺点在于:对社会称谓语的介绍不够系统,专门针对社会称谓文化知识的语言材料不足。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对留学生社会称谓语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留学生对汉语社会称谓语教学提出的实际要求,并通过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偏误分析,总结偏误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和教材的原因,学生主要是受到母语、目的语以及交际策略的影响;教师主要是由于自身语言水平的不足及外界条件的局限性;教材方面则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和时效性。第四部分主要在前面问卷调查以及偏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社会称谓语教学的教学建议,包括教学方面和教材方面的建议,教学方面应注意选择性讲解,分阶段教学,发挥文化的作用,在课堂上要营造多元化的环境,教材方面应该增加社会称谓语出现的频率,尽可能以对举的形式出现,此外要注重社会称谓语的时效性,这里我对21世纪新时期出现的一些个性化的社会称谓语做简要统计,希望通过这些可以帮助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促进对外汉语教材中社会称谓语部分的编写。